6-1 媒都油城-能源化工研究放眼全球
— 黄达维 (David C. Huang) 2008年12月于美国
毕业分配到中国媒都抚顺 – 中国大陆第三站
1963年夏天,我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的学业,名列前茅毕业于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学府。当时的中国,不存在《世界人权宣言》所阐明“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所有大学毕业生都由国家通过基层个别中共党员干部,根据他个人对不同族群或某个学生的爱护,偏见,或歧视,独自统一分配工作。我被分配到中国东北辽宁省媒都抚顺的石油研究所从事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的研究工作。
1964外祖父张念遗再次访问中国
1964年外祖父张念遗再次访问中国,在北京参加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国庆观礼,并被邀请出席国家宴会。我也在家族长辈团聚的美好时光成婚。之后陪同外祖父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得到周恩来,廖承志所领导的侨务部门的多方照顾,经上海,杭州,福州,拜访亲朋戚友;在厦门时,拜谒陈嘉庚先生陵园,参观归来堂,和外祖父一起,重怀陈嘉庚先生一生对华人和侨乡的伟大贡献。后经泉州,并重游福建南安故乡探望乡亲。之后,在厦门告别长辈,返回中国东北。
从事能源化工研究,抵挡逆风千里
接着,在那中国媒都油城,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经受十年浩劫,摧残中国的文革逆风千里的考验而不败;在那动荡的十几年中,四人帮却阻挡不了我对石油化工及整个能源工业研究开发和全面积累工程经验的决心。
文革武斗,践踏人权
当时,抚顺是中国十七个生活水准较低的城市之一,也是执行外交与侨务政策较差的地区。文革期间,武斗把这中国重要工业基地摧毁成枪林弹雨的战场,毫无法治的人间地狱,践踏人权的残酷牢笼。在克服生活上重重困难的同时,我正气凛然面对文革对归国华人的批斗迫害,保护子女度过东北营口地区地震的险峻时日,祈祷上苍神明引导无辜的人民重返柳暗花明的美好岁月。
胸怀豪志,放眼未来
千重关,万重浪,阻挡不了胸怀豪志的世界华人学子。当时,四人帮文革浩劫使中国社会面临山穷水尽,我心中却默默怀着一幕幕冬去春来的未来美景。
我毅然决然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不忘放眼全球,把自己提高与磨炼成为一个与世界同步,全面发展的石油化工技术人员。
悲痛绝望,告别中国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不幸去世。神州大地失去关心保护归侨的最重要领导人。当时,四人帮命令全国不允许进行追悼周恩来总理的活动, 使我们侨生感到无比愤慨,对当时的中国深感绝望。当时,海外父母来信要求中国政府批准我全家离开中国返回海外,并得到批准。在此,我要诚挚地感谢当时的中国外交,公安和金融部门,以及抚顺研究所,在中国极为困难险峻的情况下,给予我难能可贵的协助与关怀。1976年是中国最艰难的一年,你们不顾四人帮的无理,对我们外国公民的后代以礼相待。你们的深情厚谊,永记我心中。
归侨友情,惜别晚会
1976年7月底,在我离开媒都抚顺的前几天的晚上, 一群知心的归侨朋友,齐集在我家,举行了十年文革以来,第一次当地归侨知己联欢, 也是最后一次归侨友情的惜别。
在吃完晚饭后,我们拉起手风琴,开始了四个多小时的世界民歌Melody。从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划船歌”,“Nona Manis”,“梭罗河”,到俄罗斯及各国民歌,“深深的海洋”,“喀秋莎”,“灯光”,“含苞欲放的花”,“鸽子”,“山楂树”,“在路旁”,“卖花姑娘”,“小路”,等等歌曲。每次唱到歌词中提到“妈妈”时,大家热泪盈眶。当时,中国八亿人民中,有多少人能明白我们归侨已离别海外父母几十年而藏在心中的乡愁想家之苦楚。
那天的联欢,没有任何人敲门警告。那可能是在四人帮的统治下,当时全中国被压抑的亿万人民渴望欢迎,绝无仅有的世界民歌大欢唱。当晚,四人帮所怀恨的歌声响彻夜空,随风飞扬,传播四方。
难忘的送别情景
1976年8月初,我们全家告别了中国和许许多多和我们结下深厚友谊的中国好友,领导及同事。在那永远难忘的送别之际,我们和中国同事们痛苦万分,依依不舍。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次人生旅程中的生离死别。
5-1 北京石油学院 – 中国大陆第二站
1958年中国大学入学考试,我被北京石油学院(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石油炼制系(Department of Petroleum Refinery)录取。1958年8月底,办理报到手续后,我开始了中国大陆第二站的旅程。从此,石油及其他能源工业的学习,研究与开发,在我一生的资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北京石油学院建校史实
北京石油学院创建于1953年。1953年中国大学院系调整时,集中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名校的石油化工学科专业及专家教授,建立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系内设有石油钻井专业、石油开采专业、石油储运专业、石油矿场机械专业、石油炼厂机械专业、石油炼制专业。
195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指示,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扩大组建成立北京石油学院,专门致力于培养石油工程技术人员,以适应当时中国急需发展的能源工业。不久,北京石油学院,和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等,成为中国工程教育史上著名的北京八大学院。1960年后,北京石油学院和这些工程学院一起,发展成为中国重点大学;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工业,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优秀工程师,而为各重要工业部门的研究开发建立基础,并使中国工业发展达到先进水平。
当时,北京石油学院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院校聘请了许多专职或兼职的专家教授。其中胶体化学家傅鹰,石油工程专家秦同洛,地质学家张更,化学家张锦,化学工程专家曹本熹,武迟,朱亚杰等,均为北京石油学院各专业的创建者。此外,在我1958年入学后,杨光华, 张怀祖,田曰玲, 左鹿笙, 郭天民, 周佩正都是一些优秀的教授,讲师。
北京石油学院设有石油地质系,石油钻采系,石油机械系,石油炼制系,石油工业经济系等。各系还分设一些专业。
学院主要建筑与设施有:主楼,地质楼,炼制楼,南教室楼,北教室楼,石油加工实验室,机械加工实习厂,石油炼制小型实验装置区,教职员住宅区,学生宿舍楼区,饭厅,运动场,体育设施及游泳池,校医楼,附属学校,幼稚园,和生活服务区等。
石油炼制系
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和其他科系一样,采取五年学制。在为期五年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专业课,石油炼厂实习,机械加工厂实习,毕业实习等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最后半年从事现场实习或科学研究,并进行石油炼制工程毕业设计,或编写专题研究毕业论文,然后呈交并进行毕业答辩。
在我后来申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脑科学硕士入学时,纽约市一个学位评定机构承认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生拥有等同于美国学士学位。我完全免考获得批准参加硕士课程学习。这事实说明,当年北京石油学院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程度,教授师资的水准,实验设备的建立与实际训练,石油炼厂的实习与现场知识,世界重要技术文献的应用等方面,均达到西方先进国家大学的水准。
文革十年浩劫-北京石油学院迁校山东后的变迁
文革期间,北京石油学院无可幸免地受到冲击,严重摧残与破坏了这所中国极为重要的石油工业高等学府。1969年10月仓促迁校山东省东营市,改称华东石油学院。学院领导,教授专家受到打击,教学课程受到破坏,珍贵的科学技术设备,实验装置,机械车床,与图书文献严重损坏,学生的学习与培养进程受阻,其严重程度,有识者可想而知。
以实际科学技术能力来领导大学院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是不可能允许不学无术之徒,以任何理由来无理破坏如此重要的教育机构的。破坏容易建设难!作为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生,我永远感激母校的培育之恩,衷心希望今后中国的教育机构能得以保护,坚定地严防这种严重破坏的重演。
1976年底,四人帮垮台,摧残中国全国各部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於宣告结束。接着,在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进程中,1988年华东石油学院更名为华东石油大学,后又在北京昌平区建立北京石油大学。至今,实行石油大学一校,两地分校,扩大专业设置,共同担负起培养中国石油科技人才的责任。
(黄达维 2008年8月于美国)
By admin • 5-北京石油学院回忆 • 0 • Tags: 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etroleum Refining, 北京石油学院, 周恩来, 四人帮, 文革, 校史, 石油炼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