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苏东中学的美好时光
苏东中学成立于1930年代, 成就杰出
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市的苏东中学及其附属小学, 是1930年代, 由苏门答腊岛华人领袖, 包括我的外祖父张念遗, 集资兴办的. 二次大战后, 更得到广大华人侨领及商界的关心和支持, 而继续扩大与提高. 当年, 严格的教学制度, 优秀的师资及设备, 超越一般水准的课程要求, 和全面发展的训练与活动, 使苏东中学一度成为东南亚华人优秀学府之一, 从中培养出许多品学兼优, 德才兼备的华人子弟. 现今苏东中学校友遍布全球, 成就杰出.
苏东中学以高水准教学培育英才
我从幼稚园, 小学, 初中, 到1954年高中毕业, 都是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市的苏东中学及其附属学校完成的. 苏东中学的教学和训练, 使我一生, 虽历经困难, 攻无不克; 理想和愿景, 一一展现在生命的旅程中.
从小学至高中, 学生需学习英文, 中文, 印尼文, 算术, 代数, 高等代数,几何, 三角, 分析几何, 历史, 地理, 世界地理, 动植物, 生物学, 化学, 物理等课程, 所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同时可选择学习美术及音乐.
优秀师资, 博学多才
使我难以忘怀的还有我们的导师. 当时, 苏东中学礼聘博士, 专家, 工程师来教授高中的课程. 我们的数学老师日本工程师通口修先生, 中文赵尔谦博士, 以及生物学, 化学老师的资历均远远超过中学的要求.当时, 苏东中学所用的高中英文课本是English Essays, 而我的中文读书报告是读完托尔斯泰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后而写成的.
当年苏东中学鼓励学生不怕艰难,勤学苦练,不怕竞争,勇往直前. 通口修老师经常勉励督促我们说: “如果你们不愿苦干, 那么你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繁荣昌盛?”
课程严密, 设施超群
英文 Essays 不仅教给我们比较深奥高尚的语言, 而且把许多千年验证过的哲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No pain, no gain”;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bu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就象是熟悉而美丽的流行歌曲盘旋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悦耳动听.
当年, 从高中一年级起, 苏东中学的中文是按年代顺序, 先文言文, 后白话文来教授的. 这种学习安排, 使学生较完整地掌握文化宝藏, 拥有较好的中文造诣. 事实上, 作为当时苏门答腊岛中文最高学府的苏东中学, 在传播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丰富的文学及语言, 树立典范. 苏中的学生, 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学习, 掌握和运用, 不是当地其他中文学校可相提并论的.
仅仅英文和中文的教学, 就使我在后来编写北京石油学院毕业论文时, 能够大量利用英文文献, 并以较好的中文文笔来呈现自己的设计, 因而教授们给予优秀的评定. 在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担任技术翻译时, 苏中的中文训练更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数理化的牢固基础, 使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习, 取得优秀的成绩; 并为我后来在石油加工和电脑科学的研究上铺平了道路. 地理历史的学识, 使我们能够放眼全球, 熟知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教训, 热情地学习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而使人生更为美好.
回忆中学年代, 无限感激良师的教导.
愿苏东中学高标准基础教育代代传承
作为国家最重要力量的经济,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化艺术却是构成现代文明社会的必要因素. 当年苏东中学所提供的教育,是造就科技人员,以及促进文艺发展的基础. 在此,我祝愿现今世界能有千万个这样高标准的基础教育系统, 为培育千百万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繁荣昌盛的美好社会, 造福于人民, 作出贡献.
(黄达维 2008年5月30日于美国夏威夷)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3-2 1957Victoria邮轮难忘的航程
— 黄达维 David C. Huang, September 2008, USA
迷茫的一代,不归的旅程
1957年初,在数百家族长辈的反对下,我再一次拒绝家族公司的安排,筹备前往中国大陆升学。当时,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前往中国大陆的华人,必须放弃印度尼西亚国籍,并没收出生证,永远不可返回印度尼西亚出生地。因此,中国驻当地的领事馆,给我们发行中国护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前往中国大陆升学。当时,由於外祖父张念遗在当地的地位,中国领事馆官员还告知我长辈,中国订有侨务政策,对前往中国大陆升学的侨生会有很好的特殊照顾。
1957早春三月, 意大利Victoria邮轮开辟亚洲航线。我参加由七十多名苏门答腊岛华人学生,包括棉兰苏东中学,棉兰华侨中学,先达华侨中学等校学生组成的回国升学团,作为Victoria邮轮处女航的首批乘客,开始了令人难忘的北上航程。
我的外祖父张念遗,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许多长辈和同学,都前往勿老湾码头来和我告别。当邮轮鸣笛启动时,岸上和船上的人们,痛哭流涕,悲痛不已。大家都意识到,这一别就是生离死别。
他们抛弃祖国为自由,我们抛弃自由为“祖国”
第二天清晨,维多利亚邮轮到达新加坡港口。在新加坡留学的棉兰同学们都到船上来探望我们,短暂的团聚,兄弟般的情谊,从此告别而走上不同的人生旅程。那是我和多年同窗荣华的最后一次相见,回首浮现眼前的已是50多年前的情景。
在五天的航行中,意大利Victoria邮轮的船长及船员热情欢迎我们,船上设施,饮食服务,可称一流。我们还同意大利船员联欢,唱起“桑塔-露琪亚”等意大利民歌,友好情谊,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经过五天的航行,维多利亚邮轮抵达香港。在香港等候过境期间,保护我们的港府警察人员善意地问我们:“每年都有很多中国大陆人民偷渡到香港,你们真的想去中国大陆吗?你们是否知道进去那边后就很难再出来?” 然而,一心想当勇敢的保尔.柯蔡金,向往和可爱的古丽雅相逢的“左派”青年,那能听取这种劝说。
心灵期盼幸福村,岂知面临一无处
从罗湖进入深圳后,中国海关人员欢迎我们的到来。我的行李是由一男两女海关人员检查。其中一个女海关人员,大约二十五岁,白白胖胖,非常亲切友好。我几乎爱上了她。她是第一个使我在中国感受到民族情感,平等待人,彬彬有礼的好姑娘。当时,我那幼稚的心灵,期盼从今以后每天都能和这样如同亲人般的和蔼人们生活在一起。
从深圳乘坐火车,经广州,一路北上前往中国首都北京。毫无意识并无可选择地,我终於开始面临那漫长而艰辛地抵挡逆流的历程。从此,在逆境中奋战成长,而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决心为全人类的自由平等与基本人权奋斗终生。
By admin • 3-1957早春三月, Slideshow-人生旅程 • 0 • Tags: ZhangNianYi-张念遗, 东南亚华人, 印度尼西亚, 归侨学生, 棉兰华侨中学, 棉兰苏东中学, 苏门答腊岛, 赴华升学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