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苏东中学简史
作者:孔智璋 (苏东中学校友)
《母校–苏东中学简史》一文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棉兰(Medan, Indonesia)苏东中学(Su Tung)校友,1968年苏东牧中学(Sutomo)复办首任高初中执行副校长孔智璋先生所作,发表于2003年苏东中学/苏东牧中学校友会联欢特刊,刊载於棉兰印广日报和雅加达世界日报。此文详尽记录下从印度尼西亚棉兰1931年华人教育,苏东中学的创立与壮大,直到现今苏东牧中学的发展过程;是全球学者研究世界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史实,以及未来展望的一篇具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经孔先生同意,现特登载于此。 |
前苏东中学校友联合苏东牧中学校友第一届重聚大联欢,即将於三月卅日假座棉兰友联大厦盛大举行。日前拜读故丘秉发先生遗作《 从前苏东中学创办谈到苏东牧中学发展概况》一文,其中对苏东中学演化为苏东牧中学经过,丘先生系以校董身份叙述,虽不失其真,且具有一定之历史价值,但因所处地位及观察角度,难免有言不尽之处。笔者不自量力,愿以百分百苏东学生身份(笔者由小学一年级直至高中毕业,均就读於苏东中学及附属之小学,未尝在其他学校就读),以及后来在母校服务多年的亲身经历,从另一角度来记录母校的历史。其中若有未尽之处,希望校友中前辈及学长们赐予指教或补足之。
母校创立於一九三一年,创办人有邱玛腰(Mayor)清德先生,温甲必丹(Kapitan)发金先生,以及多位侨贤,如谢联棠先生,张步青先生,张念遗先生等。
首任校长徐松石先生。徐先生乃广东人,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回中国后任上海祟德女子中学校长。当苏东中学创办时,徐先生因恰好有一年之休假期,乃应苏东董事会之邀,南来为新成立之学校□订章程、制度,安排课程,选用课本,聘请教职员,最后进行招生等事宜,预计一俟开课两个月,即将返回上海,故校长之职乃暂时性。徐校长未走之前,己由马来亚槟城徵聘毕业自山东齐鲁大学之余泽鸿先生前来担任教导主任,徐校长离开之后,余先生则任代理校长,因年纪轻,仅廿七岁,自认缺乏教学经验,故请董事会另聘校长。
当时苏中师资阵容颇壮盛,语文教师有:蔡鹤田(梅县人,国学家),钱少华(南通人,师范学院毕业),段班(安徽人,曾任安徽省议员),李蔼德(江苏人,女,兼任女生指导),英文教师有:昝希范(祟明岛人,上海沪江大家毕业),陈维经(棉兰侨生,菲律宾大学硕士),陈维明(维经之弟,获英伦考试九号位文凭)。数学教师有:王作丹(江苏人,上海交大毕业),叶鋆章(福州人,福建师范学院毕业),美术教师李子瑞(棉兰侨生,英国美术学校毕业)。荷文及印尼文教师有:李锦秀,杨香珠等。
一九三一年九月初,苏东中学正式开课,学生均来自「华侨教育总会」《注 》 附属中学,当时只开初中五班,即:初三上(共12名男生),初二下(师范班,13名女生),初二上(20名男女合班),初一下(25名,男女合班),初一上(共55名男女生,分两组教学)。
不久,通过前任徐校长介绍,由上海聘得经达人先生为继任校长。经先生上海人,沪江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硕士课程。曾任武汉文华学院校长。
苏东中学校董经常参与校政,因而常引致校长一职的更替,这是母校历来存在的弊端,(时至今日,苏东牧教育基金会恐亦仍然保留此传统)。苏东中学由创建至一九三八年,八年间更换了五位校长,依次为徐松石,经达人,罗良铸,梁披云,韩映波诸先生。
一九三九年董事会改选张念遗先生为董事长,吴基振先生为副董事长,黄在中先生为秘书。经达人先生再度返校接任校长,余泽鸿先生亦由中国再次南来担任苏中教导主任,另增聘陈燕贻先生(上海沪江大学毕业)任化学教师,黄香珠女士(陈之夫人,北京燕京大学毕业)任物理教师,张家梁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及冯禹庸先生(广州理学院毕业)任数学教师,卢明德先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任史地教师,郑绍崖先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任语文教师。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偷袭夏威夷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一九四二年四月,日军由勿拉湾海口登陆,旋进据棉兰,苏东中学校舍遭日军占用,学校停办。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二战结朿,次年,苏东中学复办。首任董事会主席张其南先生,热心公益,重视华教,校政由校务委员会担任,李子瑞先生亦系委员之一。后聘得甄成德先生为复办后首任校长,数年后由毕道礼先生继任校长。时苏东中学已办高中部,师资亦多俊彦,如张家梁先生,冯禹庸先生,均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家。斯时以『礼义廉耻』四维定为校训,并推动学生进行自治自律,由各级推举代表,参加学生自治会。学生自治会设有主席,副主席,总务,风纪股,文书股,康乐股,艺术股等,并定期出版壁报,刊登学生文艺作品,小评等,以提升学生写作兴趣。风纪股指派同学值日站岗,协助校方训导工作。
一九五二年,林天祥先生出掌校长,大事革新校政,并大力推动侨社出资扩建校舍,占碑路二层高共廿四间教堂,以及一间可容三百多人的大礼堂的崭新校舍就在当时建成。礼堂正中高悬孙中山先生石膏浮雕,以及礼义廉耻四个大字。师资方面亦尽量由香港等地聘请专才到校服务。当时的阵容,数学方面有冯禹庸,通口修,谢章仁,林双吉诸位老师,物理学有冯禹庸,邓发聪,胡振声诸位老师,化学有黄恬静,林水莲,黄香珠,张世鹏等老师,体育有陈在颐,王基钦,邓吉宁诸老师,中文有江陈诗,朱健军,张社锐,林紫琦,张逸中,何尔玉等老师,史地有张社锐,陈百里,何尔玉,王珂,邬祟峰,杨谦茂,高振承等老师,生物学有黄槐清老师,印尼文有李茀荪,林桂兰,Aminah,Inayat,Bahrum等老师,英文则有陈江波,刘毓瑜等老师。学生学业程度之优,在东南亚各地,均享有盛名。苏东中学毕业出来的学子,前往国外留学,均很轻易考上好的大学。这一时期,可说是苏东中学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苏东中学培育出来的才俊,对整个苏北省以至整个印尼的工商界,都有深远的影向。苏岛最高学府之誉,实在当之无愧。
一九五五年,林校长与董事会因对教学理念有所差异,未能取得共识,终於离校他去,大半师生均深觉惋惜,然终无法挽回。校长一职,由董事会改聘容权焕先生接任。
一九五八年政府藉同化之名,限令己取得印尼公民之华裔子弟不得就读於华校,而只许在民族学校求学。董事会乃於年初设立苏东牧教育基金会(Yayasan Perguruan Sutomo),在月路旧校舍开办私立苏东牧民族学校,以容纳印尼籍子弟就读,全部教材遵照民族学校之规定。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尚保留外侨学校地位之苏东中学,最终奉令上完最后一课,师生齐集新校礼堂聆听容校长宣布学校由即日起停办,接著全体师生齐声最后一次合唱「苏东中学校歌」,大家满眶泪水,声音悲壮,但终於向现实低头,互道珍重,洒泪而别,从此苏东中学终於正式走入历史。据所得统计资料,全印尼被关闭之所谓「右派」华校,共约200所,失学学生超过十六万人,失业老师亦将近万人。时笔者正负笈台湾,於十一月廿三日在「徵信新闻报」上阅冯莫达先生描述之「苏东中学最后一课」一文,亦禁不住凄然泪下。
一九六零年,原苏东牧中学与 PPS 学校合并,聘请印尼教育界学者施来恩( F.Silaen )为校长,沈瑞义先生为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时基金会主席为陈维明先生、副主席为丘秉发先生。在此不安定时期,学生人数大减,与当年全盛时期己不能同日而言。但一般老师仍坚守各自岗位,以微不足道的薪给,克勤克难,为华社下一代的培育工作无私的奉献。
一九六二年,笔者由台湾返回印尼,在沈瑞义先生力邀下,亦联袂其他由国外升学返回之年轻校友,加入服务母校之行列。其中有何育华,沈茂源,李中,伍绍海,陈灵钟,江恭忱,刘云丽,周衣霓等,加上原有的前辇老师,如殷德义老师,张社锐老师等,一时阵容改观,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一九六五年己大致恢复旧日的规模。
此时印共在政坛上呼风唤雨,而旧秩序政府经济政策乏善可陈,通货膨胀剧烈,物价日日高涨,人民生计日益艰苦,加上印共同路报章之污蔑,诬指当时棉兰三大华裔为主之民族学校为「反共巢穴」,即苏东牧中学,三山中学以及思德中学。其目的无非是要将上述三大学校斗垮。一九六五年六月,噩运再度降临,苏东牧中学及其他二所中学均被政府接管,苏东牧中学改制为国立第七高中,思德中学改为国立第八高中,三山中学改为国立第九高中。各校附属小学亦分别被接管后改制为国立小学。
一九六五年九月底「九卅事件」爆发,印共政变以失败告终,苏东牧中学及其他二所中学理应获得平反才是。但次年三月,所有亲中共华校,如棉华中小学,祟文中小学,晋江小学,育才小学亦被新秩序政府接管,原在占碑路新校舍之第七国立高中被令迁至帝汶街原祟文校舍上课,原在谭林路南安会馆之第八高中被令迁至占碑路上课,第九高中则被令迁至地辣路原晋江小学校舍上课。第七高中(即原苏东牧中学)所有华裔教职员均不愿随学生迁往帝汶路,当时华裔教员仅笔者一人随行。於是形成所有学生为华裔子弟,但教职员却全为原住民之奇特现象。数年后,华裔学生逐渐离去,最后终至全数离开为止。笔者二年后亦无法坚持而离去。
苏东牧中小学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间停办三年,在此期间仅苏东牧幼稚园得以保留,由江恭忱学长及一般幼稚班教员坚守在月路母校钟亭所在地四周的校舍,以一百名上下之幼儿园为根,冀望有朝一日母校能再复办。基金会秘书长陈济川先生亦因健康原因求去,仅剩下沈瑞义先生以驻校代表身份每日到校视事,秘书处职员亦有张瑞麟,张锡麟及王励忠三人坚守。他们不计薪酬微薄,只盼母校有复办重开之日,他们才是母校复办的功臣。
一九六八年九月,印尼教育部通告於1965年被接管改制之民族学校,获淮恢复开课,此一喜讯,不啻苏东牧中学的重生。时坚守在校的沈瑞义先生提足十分干劲,以有限的基金会经费开始修茸月路北端环绕钟亭的教室,旧礼堂亦用屏风隔成两间课室,邀请笔者担任复办首任高、初中执行副校长,另聘F.Silaen先生为高中部校长,聘国立十一初中校长D.H.Sihombing先生任初中部校长,后者纯属挂名校长,连办公室亦无。在短短三数月内仓促筹备开课,於年底登报招生,准备次年元月正式上课。复办初期,高中部仅开一年级两班,高三及高二班不开班;初中部仅开一年级两班,二年级两班,三年级不开班。当时延揽到来参与复办行列之教师,有何育华,江恭忱,廖运来,游文通,锺俊仪,严天载,司马文颂诸老师。正式开课时,高中部仅有一百名学生,初中部亦仅有二百名学生。一切均从头开始。
其时位於占碑路之新校舍,原使用者即国立第八高中己迁回谭林路前思德中学校舍,致使母校之新校舍被其他数所印尼学校占用。苏东牧中学虽己复办,但限於财力及各种因素,一直无法争取回使用权。至於月路旧校舍,南边之教室仍被国立初中及国立小学使用,复办后的苏东牧中学仅能使用北端钟亭周围的教室。再者,校园西面、北面及西面之铁丝篱芭因多年失修,原在北面峇厘路(今退伍军人路)的部分路边摊贩,己入侵至校园内营业,且在校园内随处小便,非但不雅观且臭气薰天。为解决此问题,遂决定在校园四周建造水泥围墙,其费用部分向社会人士募得,部分由教职员薪金捐出。在那克难艰辛岁月,终於将那四百多米长,高逾一米半的围墙建好。半年后,环挠校园之柏油车道亦相继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任基金会顾问的严文柏先生,因与当时棉兰市长苏卡尔尼先生交情甚笃,在严先生说项下,得免除邀交建墙准证庞大费用,故严先生亦是促成围墙建成的功臣之一。
复办第二年,学生人数遽增,校务逐渐加强改善,苏东牧教育基金会重新改组,陈维明先生任主席,丘秉发先生任副主席,梁舜炽先生任总务,李文相先生任财政,宋南洋先生任监察委员,聘史联对先生及严文柏先生为顾问。离校己三年多的陈济川先生亦重作冯妇,回校担任秘书处主任。
从此苏东牧中小学大致上己走向坦途,校务及师资亦逐步提升,学生人数倍增。笔者於一九七一年辞去教职转入商界,作教育界的「逃兵」,其后继任校长有黄若萍先生,何印林先生,朱财贵先生,蒋开发先生,林文莲女士,及现任颜銮娘女士。三十多年来,增建许多新校舍,添置新设备,理化实验室,视听教室,图书馆,电脑教室等。一九八二年另设分校於浮罗巴烟区,发展至今日已名符其实为全印尼规模最大的中学。
《注》三十年代棉兰人口约有七万多人,华人即有二万人。最早的华校是敦本学校,是张耀轩玛腰及其兄张榕轩在凊光绪卅四年(1908年)创办的义务学校,校址位於女皇街 (今苏多摩街)、汕头街(今Jln.Surakarta)和张榕轩街(今Jln.Bogor)之间。其后有华商学校,是邱清德玛腰独资创办,位於重庆街(今Jln.Keperibadian);养中学校,是海陆丰人创办,位於养中街(今Jln.Selat Panjang);福建学校,是闽南人创建,位於海陆丰街(今Jln. Pandan);韩江学校,潮州人创建,位於女皇街;各校均只办小学。后来侨领们觉得为了节省财力人力,乃倡议设立「华侨教育总会」联合八所小学,以统筹各校校务,其后又为了方便各小学高小毕业生升学问题,遂於一九三一年共同创办了独立的苏东中学,所有「华侨教育总会」属下小学及附属中学学生全数移入苏东中学上课。苏东中学不属於任何宗亲会或同乡会,是棉兰全体华人所共有。 |
其他参考: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0 • Tags: Indonesia, Medan-棉兰, Su Tung High School, Su Tung Medan,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东南亚华人, 华人优秀学府, 华人教育, 印尼棉兰华人,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中学董事会, 苏东牧中学
苏东/苏东牧校友2003大联欢圆满举行
作者:孔智璋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苏东牧校友大联欢圆满举行”一文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棉兰(Medan, Indonesia)苏东中学(Su Tung)校友,1968年苏东牧中学(Sutomo)复办首任高初中执行副校长孔智璋先生所作,发表于2003年苏东中学/苏东牧中学校友会联欢特刊,刊载於棉兰印广日报和雅加达世界日报。此文报导2003年苏东/苏东牧中学校友大联欢约3200人从世界各地前往参加的盛况,足见苏东中学/苏东牧中学在东南亚教育事业上的杰出成就。真是桃李满天下,英才冠全球!经孔先生同意,现特登载于此。 |
印尼苏北棉兰前苏东中学及苏东牧中学校友首次联合举办大联欢,经过筹委会全体校友以将近半年时间的筹备策划,特别是筹委会主席团梁芳菱,陈炳就,李保铭诸校友在几近废寝忘食,任劳任怨的努力下,终於在三月卅日下午四时在友联大厦一楼及八楼顺利开幕。出席校友根据统计约有三千二百多人,是棉兰开埠以来规模最盛大的校友团聚。出席者当中最年长者有八十六高龄之张家梁先生,八十五高龄之邹沛根先生,八十一高龄之王金洲先生,至於六、七十岁者,更难以计数。现任棉兰市长阿布迪拉先生,乃苏东牧中学一九七四年高中部毕业生,於当天亦以校友身份到场参加此一盛会。由国外及外岛专程返来参加者,有来自台北之陈渭成,伍秉强;来自美国之黄锦富,林瑞兰;来自澳洲的陈灵钟,以及数百位来自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纽西兰,雅加达,泗水,万隆,和苏岛各大小城镇的校友。大家都抱著一腔热忱,回应母校的召唤,长途跋涉回到故乡。
下午四时至七时,乃自由活动时间,供与会者进自助晚餐,或自行寻找旧时同窗细述别后离情。许多校友有的己将近四十年未曾会面,在当晚意外重逢了,大家有说不尽的话题,但见到处有三五成群的老少校友,互相执手交谈,有的甚至感极而几乎泪下,场面充满温馨感人气氛。
七时正,一楼大礼堂仪式由棉兰存益团醒狮队鸣鼓开场,两头分别为红、黑色之醒狮,在舞台上表演精彩舞术,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接著程高龄学长指挥一队全部由年逾花甲之男女老校友临时组成的合唱团,热情洋溢献唱《苏东中学校歌》和《苏东牧校歌》,以及《怀念母校》三首歌。自从苏东中学在一九五八年关闭后,校友们首次再度听到那动人心肺的校歌,一时澎湃的激动心情,久久难以平伏。
大会总主席丘怡平上台致词,强调此次盛会之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为联络老少校友相聚一次,而是希望藉此聚会将数十年老少校友凝聚在一起,组织一基金会,以助学金方式帮助经济能力较差之校友的子弟完成其学业,并恳切希望此崇高的理想能获得大家的支持。现任苏东牧中学校长颜銮娘代表苏东牧董事会,简单描述苏东牧中学近况,学生教学程度己普遍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和赞誉,并提出校方有意在不久之后创设高等学院之计划。代表来自台湾的苏东校友的陈渭成,致词感谢大会之盛情款待,并祝贺大会顺利圆满举行,也表示全力支持校友组织助学基金会的义举。
阿布迪拉市长致词,赞誉母校近年来飞跃的发展,以及母校严格的纪律和纯正的校风,希望此优良之传统能永远保持下去。对助学基金会之创立,市长亦允诺给予支持。
大致同样的节目亦在八楼另一大礼堂举行。值得一提者,盛会司仪由陈丽英,林文莲及林海川三位校友主持,凭他们多年经验,驾轻就熟,使盛会生色不少。
余兴节目有歌唱,舞蹈,更有扣人心弦的武术表演,以及项目丰富的幸运抽奖。联欢直至午夜十一时在合唱团《友谊万岁》歌声中完满结束。
其他参考文献:
《苏东中学史迹》书介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0 • Tags: Su Tung Alumni, Su Tung High School,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牧中学
苏东中学 – 自由钟声传四海
黄达维(David C. Huang),2009.03
– 忆苏东中学钟亭
在那赤道翡翠的苏门答腊, 传颂着英才辈出的学府美名, 在那蓝天白云的天底下, 屹立着苏东中学巍然的钟亭。 那雄伟的钟声传遍四海, 那响亮的钟声传来召唤, 那自由的钟声传送希望, 那豪迈的钟声传来理想, 那巍巍钟亭傲视天外天, |
By admin • 特写 Features,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翡翠乡情 • 0 • Tags: Su Tung High School, Su Tung Medan,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东南亚华人, 华人优秀学府, 华人教育, 印尼棉兰华人,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门答腊岛
苏东中学学友怀情昔日杜鹃花开时
— 黄达维 2010年4月8日于美国
今日,苏东中学识祯学友寄来“台大校友电子报”,我点击“杜鹃花诗作与老照片”网页链接,看到了他们当年升学台湾大学时幸福时光的缩影。如果真有Time Machine,我一定顺着时光隧道回到1957年,改变航向,驶往宝岛,也成为台大的一员。
虽然不能如仙童随意梦幻般地改变旅途,但我仍然欣赏羡慕他们母校台大美丽的求学环境:
喜欢杜鹃花艳春满园,
更爱棕榈成行康庄道。
当年才子佳人怀豪志,
今日台大英才盛名传。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自由天地 • 0 • Tags: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中学杰出校友-陈福民医师济世救人
— 黄达维 David C. Huang, April 2010 USA
Dr. Peter F. Chen MD, FACS – Su Tung Middle School Alumnus
美国资深肠胃科医师陈福民 – 苏东中学校友
在2010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之时,我们想起苏东中学校友陈福民医师。
印尼棉兰苏东中学校友陈福民现是美国资深肠胃科医师。苏东中学高中毕业后,他历经千辛万苦前往台湾考进国防医学院升学。毕业后,陈福民在台湾荣总医院服务。之后,他移民美国行医深造,积累了35年以上的外科医疗经验。
大公无私,济世救人
由於其少年时期与家人生活经历的体验,陈福民医师在长期为病人的医疗服务中,修养成为一位大公无私,济世救人的优秀医生。
陈福民是棉兰苏东中学和台湾国防医学院培养出来的杰出英才。1997年陈福民医师在美国医院成立第一个员工奖学金。迄今己嘉惠46位学生, 并激发出其他八个不同奖学金项目。
现已68岁的陈福民医师,在过去几年内,他先后参加了玻利维亚,中国大陆银川等地救援医护工作。最近海地地震发生后,他再次参加美国慈济人医会前往献身于济世救人的志工活动中。
下面是最近的一段报导:
April 01, 2010 ─ 大震之后,幸存的海地医疗人员,忍著失去家园、失去亲友的悲伤,穿起蒙尘的白袍,持续抢救生命。不过到现在为止,许多大医院、小诊所,也都还是一片断垣残壁。当救人的医院,也变成需要被帮助的对象,慈济人准备协助海地的医疗院所、疗伤止痛。为了规画中长期的医疗援助计画,美国慈济人医会医师陈福民,率领志工,到了太子港市中心的欧法马医院(Ofatma)。这家医院,相当於台湾的劳保医院。地震之后 ,病患看诊拿药不收费,主要建筑物的毁损也不严重,加上里头的医师,认同慈济济世救人的理念,因此将寻求进一步的合作,有机会让慈济的医疗专业和人文、注入海地。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美国动态 • 0 • Tags: Su Tung Alumni, Su Tung Medan,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USA, 东南亚华人, 棉兰苏东中学, 美国华人,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中学的创建和发展史略
作者:孔智璋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中学的创建和发展史略”一文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棉兰(Medan, Indonesia)苏东中学(Su Tung)校友,1968年苏东牧中学(Sutomo)复办首任高初中执行副校长孔智璋先生所作,发表于2009年2月25日苏东中学校庆日向世界公开发布出版的《苏东中学史迹》一书中。此文比较详尽地叙述二十世纪初棉兰市的发展,当地华校状况,苏东中学的成立与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后复办与扩建,苏东中学高等师范科的开办,直到1958年11月初,苏东中学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命令停办,改为苏东牧中学为止。全文记录了苏东中学将近30年的辉煌历史,以及东南亚杰出华人先辈和优秀导师的伟大功绩。现经孔智璋先生同意,特将此文献登载于此,以供苏东中学校友及全球研究华人教育历史的学者参考。 |
二十世纪初的棉兰
大约一百年前的棉兰(Medan)还是草昧未开的小镇,在荷兰殖民政府统治东印度群岛三百多年间,在苏岛日里地区创立了日里公司(Deli Maatschappij) 经营橡胶、棕榈及烟草的种植业。日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距离棉兰二十五公里东北岸又是天然深水港口勿老湾(Belawan),海陆交通运输方便,因此工商业发展迅速,而逐渐形成新兴城市。斯时广东省客籍张榕轩、张耀轩(又名张亚辉)昆仲先后南来定居於棉兰,凭藉经济长才,长袖善舞,不久即成功建立了仅次於爪哇糖王黄仲涵的经济王国,富可敌国。其后更获得荷治政府信赖而委任为政治客卿,官封玛腰(Mayor)。中国东南一带华人闻风陆续南来,为苏岛垦植业提供了优良勤奋的劳力,更促进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棉兰在荷人规划下逐步走向现代化,市容整齐清洁,商业活动集中在企沙湾大街一带,故棉兰曾有一段时期获得「苏岛的巴黎」的美誉。
二十世纪初棉兰华校状况
1930年棉兰人口约仅七万多人,但华人已有二万七千人,几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一。华人从祖籍带来各自乡里不同的习俗文化,由於当时的华人皆性保守,氏族观念根深蒂固,故不同籍贯之间长因琐事而生纠纷,荷治政府亦难以排解。华人中有识见之领导为谋求华社之合作,乃纷纷组织成立社团,於是到处可见到以职业商务性贸的同业公会、为发展文教的联合会、为联络乡亲宗族的同乡会、为服务老年的慈善基金会、为娱乐体育目的体育会或励志会等,总数不下数十个团体。荷治政府为方便统筹华人事务,乃委任华人领袖任玛腰(Mayor),还有协助玛腰的甲必丹(Kapitan)及雷珍兰(Letnan)等职。当时继张氏昆仲出任玛腰者有闽南人丘清德,和甲必丹粤人徐华彰及甲必丹闽南人黄汉忠等。
廿世纪初的棉兰及苏北(含昔日的苏东及西部的打班努里、实武牙等地)各地,华侨教育已相当普及,但各校均只办小学,由於宗派观念浓厚,办学亦以宗亲会或同乡会主导。当时棉兰市内除了张玛腰昆仲於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兴资创办最早的敦本学校,以及后来丘清德玛腰独资创办的华商学校外,其他华校大都是各宗亲会兴办的,如海陆丰人办的养中学校、闽南人办的福建学校、潮州人办的韩江学校。另外还有神州学校、明德学校、通俗学校、中华学校、华侨幼稚园等。1927年华社领袖鉴於各校分办,学制不同,经费亦难筹,为了节省财力人力,并为了统一校政、划一学制之崇高理想,乃倡议设立「华侨教育总会」,联合八间学校(含一所高小及一所幼稚园),统筹统办各校校务,1928年11月3日,「华侨教育总会」正式成立。当时各华社有识之士考虑到学生们在高小毕业后之升学问题,乃萌生创建中学的念头。
苏东中学成立
1927年七月,华社公推张步青(公善)、丘清德、温发金、张念遗、谢联棠、张尚岳等二十二人为建校筹备委员,开始向华社商贾筹募基金,风声所及,华社莫不踊跃输捐,慨解义囊,在短短的一年半内即筹得荷盾七万余。1929年筹委会洽购得今月路地皮约15,000平方米,於次年(1930)开始动工建校,年底竣工,校舍系一层平房,水泥砖墙,棕红色屋瓦,整体呈长方型,大礼堂正门向西,大门上方刻上浮雕约一米高的大字「苏东中学」,至今仍保留。礼堂两旁为办公室,图书室,中段房舍中间一课室辟为化学实验室,其他为课室,北面一整排亦为课室,东面房舍则为男女厕所、贮藏室及员工宿舍。建地中央为空地,铺上草皮,后来在1933年于草地中央建一亭悬挂铜钟,作为上下课报时之用,从此即形成苏东中学精神的象徵。实验室南面约7000平方米空地即辟为运动场。其后运动场周围再扩建课室,即是后来苏中附属第一小学(高小部)的课室。
1931年2月25日苏东中学正式开课,聘徐松石先生为首任校长。徐校长为广东人,上海沪江大学毕业,曾留学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教育硕士。当时教师阵容颇壮盛,计有教导主任:余泽鸿(福州人,山东齐鲁大学毕业)。语文教师:蔡鹤田(广东梅县人,国学家 )、钱少华(南通人,师范大学毕业)、段班(安徽人,曾任安徽省议员)、李蔼德(女,兼任女生指导)。英文教师:昝希范(上海祟明岛人,上海沪江大学毕业)、陈维经(棉兰侨生,菲律宾大学硕土)、陈维明(维经之弟,获英伦考试九号位文凭)。数学教师有:王作丹(江苏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叶鋆章(福州人,福建师范学校毕业)。美术教师有:李子瑞(棉兰侨生,英伦美术学校毕业)。荷文/印尼文教师有:李锦秀、杨香珠等。苏东中学初办时,仅办初级中学,学生有128名,编制四学级,半年学制。
苏东中学成立后,定【礼、义、廉、耻】为校训:,又采用陈维经作曲、梁披云作词的进行曲式歌曲为校歌,歌词曰:「苏岛东头,马达巍莪障碧空。黉舍广开,神州文物播休风。我们弟兄姐妹,去国万里,聚合天涯,亲情骨肉,数晨昏,共游乐,喜气融融一室中。努力及时,莫放诏华去无踪。看取他年,凌云壮志吐长虹。」曲调轻快庄严,歌词壮丽励志,真是不朽之作。
苏东中学建成并开课之后,首届董事会乃将筹建学校事刻诸碑文,以资留传后世,将大理石碑文砌於大礼堂前门右侧墙上,至今仍保存完好。碑文内容如后:
苏东中学筹建校舍碑记
惠阳姚尔融书
棉兰为苏东首府,吾侨离乡背井,远涉重阳,生息经营於斯者,垂百年历史,生聚教训,二者柶需,是以远识之士,於民国纪元前倡办学校,养正侨童,风声所至,远近景从,不数载,苏岛一方有校数十所,此吾侨肆力教育,发扬文化,可称为华侨光荣史中之一页,但所办学校均限於小学,而莘莘学子毕业以后,欲就此升学而无由。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吾侨先觉及热心侨众,抱其提高深造侨童学问之宏愿,倡议设立中学,风声所播,各界响应,由侨众大会公推丘清德、温发金、张念遗、谢联棠、张尚岳、张蓝田、丘荣庆、刘炳庚、徐贡觉、李承宗、叶燕浅、朱仓、许友志、丘炳茂、沈升辉、刘锡康、韩贡彝、张达荣、杨绍卿、王知堂、黄汉卿等筹备委员,绸缪三载,惨淡经营至民国二十年春间(1931年),本校校舍始告竣工,兹将各界捐款芳名,照章勒石,以彰盛德而励来兹。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2月5日。
苏东中学筹备大会谨立
校务人事更迭不断
苏东中学开课后两个月,徐松石校长即返回上海 ,由余泽鸿暂代校长。1931年8月,经徐松石推介,由上海聘得经达人为继任校长。经校长也是沪江大学毕业,身材魁梧,皮肤白哲,像欧美人。曾留学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硕士课程。回国后任武汉文华学院校长。经徐松石介绍,乃欣然接受苏中董事会聘请,南来苏岛棉兰接长苏中。
苏东中学首届董事会成於1931年,主席为温发金,副主席丘清德,财政黄文镇,总务陈添丁,秘书梁敏孙,董事有张公善(步青)、张尚树、饶斐野、刘煜、谢联棠、张蓝田、徐贡觉、丘荣庆、许友志、叶燕浅、黄汉卿、丘炳茂、沈升辉等。
次年(1932年)改选第二届董事会,主席仍为温发金,财政黄文镇,董事成员大致上不变,有张公善、丘清德、张尚树、陈添丁、徐贡觉、饶斐野、刘煜、李祯祥、李承宗等。
1933年选出第三届董事会,主席改由谢联棠担任,财政黄文镇、董事有丘毅衡、黄展骥、翁笃新、张念遗、陈添丁、吴基振、陶雁宾等,已加入部分新成员。经达人校长於1932年底辞去而返回上海,由余泽鸿代理,1933年夏余泽鸿亦离去,由昝希范代理。其后董事会另聘罗良铸为校长,但接任不久,荷治政府不批准罗的居留,只好离去。
1934年改选第四届董事会,谢联棠任主席,温发金任副主席,锺次衡任财政,董事有丘毅衡、张念遗、吕玺料、叶贻东、黄展骥、张尚树、饶斐野、吴基振、陈添丁等。同年元月,华侨教育总会将属下八间小学及幼稚园并合於苏东中学,华侨教育总会亦宣布解散。苏东中学至时已有中学生350多名、高小生380多名、初小生及幼儿班生逾2000名,全校学生已超过2800名,已是全印尼最大规模的华校。苏东中学虽属下有八所小学,但中学校长并无权干涉各小学行政,只有董事会才有此权限。同年改聘詹汝芳为校长,詹校长到任伊始,曾大力整顿校政,并加设督学,聘留学比利时的上海人戴臣清担任之,用以督察属下各小学,但不久詹校长又离去,前后仅任校长一学期。董事会改聘一小校长庄恭继兼任中学部代理校长,中学部与各小学行政又再次分开。
1935年第五届董事会选出,正副主席不变,财政改为丘宗庭,副财政为张念遗,正稽查为游全禄,副稽查为叶贻东,董事成员大致仍保留。
1936年,聘梁披云(字龙光)为校长,教务主任郭秉廉,训育主任李兴荃,事务主任林华尘,教员有黄华冰、陈维经、杨昆山、曾衡、杨仰攀、杨芳珠、黄世坤、黄芳奎、周峥岷、鲁永贞等。时中学生有175名,各小学学生合共约1800多名。梁校长初到,亦有一番作为,除编印【苏中月刊】,也开办义务夜校,以接纳已在社会工作就业的成年人入学,用以普及中文教育及减低或消除华人之文盲率。
苏东中学自1931年创办至1936年,已走过五个艰辛的岁月,也成功培育了134名初中毕业生,其中部分出国或到中国升学,亦有部分投身教育界,分布苏岛各埠华校,而回到母校各小学任教的也有十多人。苏东中学在这五年当中,美中不足的就是人事更迭太频繁,仅校长一职即已五易其人,教职员也经常更换,信心动摇,不能安心工作,致学校体制不能平稳展开。
1936年第六届董事会阵容如下:名誉董事:丘清德、张公善。主席谢联棠,副主席丘毅衡,财政丘宗庭,副财政何宏经。稽查颜披祜,副稽查叶贻东。董事吕怡忠、张东沼、黄清淡、陈凿深、郭恒英、张尚树、张蓝田、游全禄、吴基振、伍沛濂、熊保捷、廖海楼、张克粹等共23人。
1938年初,发生了震惊棉兰华侨社会的「苏东学潮」事件,「汉务司」人员在对苏东中学的一次搜查行动中,殴打了沈保庵老师(北京大学毕业生),引发学生示威抗议,形成学潮。数名学生被捕,被罚款,苏东中学被关闭3个月。梁披云校长、陈正平教务长、沈保庵老师以及随后接任校长和教务长的张凤书老师(女,安徽大学毕业生)先后被迫或被勒令离开印尼。董事会乃聘韩映波为校长,此时苏东中学在梁校长两年的整顿下,校政已上轨道,各种教学设备也颇完善,学生人数亦增加不少,中学生将近400名,小学生也达2500名,全校学生人数约达2900名。
苏东中学首次开办高中班
韩校长在苏东中学仅一年,1938年底在董事会改选后离职,新任主席为张念遗,副主席吴基振,秘书黄在中。
董事会再聘前任经达人重回苏中长校,并开始办高中部一年级。余泽鸿先生亦由中国再次南来担任苏中教导主任,另增聘陈燕贻先生(上海沪江大学毕业)任化学教师,黄香珠女士(陈之夫人,北京燕京大学毕业)任物理教师,张家梁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及冯禹庸先生(广州理学院毕业)任数学教师,卢明德先生(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任史地教师,郑绍崖先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任语文教师。
是年夏经达人校长又因「丘清德玛腰奖学金事件」与丘玛腰发生争执而被动去职,下学期遂由余泽鸿代理校务。据余泽鸿所著回忆录中所载,1939年夏学校举行毕业考,丘玛腰捐出200荷盾作为奖学金,以奖励考第一的学生,因当时记分制采用西式等级制,即以A、B、C、D、E评分,不用百分制。毕业考试完毕,有两名学生积分等级相同,於是产生奖学金谁属之问题。丘玛腰提议重考以定优胜谁属,但经校长反对重考,且自愿掏腰包拿出200荷盾俾使两名学生都得到奖学金。丘玛腰怒不可遏,认为一个穷教员竟敢和他比,最后还是丘玛腰多出200盾了结此争执,但经校长亦为此被动求去。
1940年春董事会另聘国文教师郑绍崖为校长,不到两个月,未悉是否和董事会或秘书黄在中不合,竟离职他去。董事会要求卢明德继任校长,卢不肯接受,故又由余泽鸿代理校务。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苏东中学停课
1939年9问纳粹德国进侵波兰而揭开二次世界大战序幕,不久德军席卷全欧洲,势如破竹。旋与日、意两个法西斯国家缔结「轴心国」同盟,企图瓜分全球。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夏威夷珍珠港美军海军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大举攻陷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新加坡,英军溃败投降,星、马落入日军掌握。1942年4月,日军在勿老湾登陆,先遣部队竟然只是十多名骑脚踏车的日军,后来大队日军才源源而来。荷军根本没有抵抗而投降,棉兰市区治安还算良好,不受破坏,事前疏散到外埠的华人也逐渐返回市区。
日治时期,全印尼华校停办,校舍被日军接管供作营地或其他用途。苏东中学及各附小也难逃此厄运而停顿,师生各奔东西而去。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及长崎分别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苏军於8月8日乘机开入中国东三省并立即和日本宣战,8月11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日军在美国米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定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苏东中学复办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苏中董事会在张念遗主席及黄在中秘书号召下联同旧任董事开会议决先复办二小(华商学校)、四小(神州学校)及七小(正式幼稚园),因为此三所校舍在战时没受到损坏。当时即委任李子瑞、姚定宇、何尔玉、张俊英、郭钟斯、古泰萍、陈二友等七人为校务委员,负责筹备中学部复学。由於联军仍驻扎在月路的校舍内,故暂时以文化街尾(旧名辖典目街)的荷兰戏院为临时课室。1946年初,苏东中学正式复课,初中一年至三年级共七班,学生333名,又三所小学学生共约3000多名。年中,校务委员古泰萍离职,董事会另聘亚沙汉培善学校校长江陈诗补缺。高小部则未复办。二小校长为陈秉宏、姚定志,四小校长为邱觐光、张洞波,七小校长为刘纯初、刘乐民。
1947年春张其南当选董事会主席,同年秋,苏东中学迁回月路原校址上课,高小部亦复办上课,称为一小,中学部学生增至五百多人,校务仍由校务委员会主理。
1948年张宣(火旁)任一小校长,并建立童子军团。校务委员会鉴於久无校长,乃建议董事会由中国另聘请校长,董事会遂於1949年春由中国聘得甄成德南来长校,惜甄校长领导无方,引起学潮不断,年底离去。1950年初由毕道礼代理校长。
值得一提的是,战后原苏中教员朱志辉、史泽之、刘筱梅、昝希范、张家梁、傅石生、余泽鸿等人在刘筱梅的吧城公司聚会,商讨「不要董事会,自办中学」的事宜,结果一致同意创办「棉兰华侨中学」,简称「棉华中学」,暂以糖米公会为校舍。由於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乃迁至汕头街原敦本学校校舍上课。其后因学生又大增,乃在不地沙觅得新地皮建筑新校舍,此是后话。
苏东中学1952年扩建新校舍
1951年春,苏中董事会聘请林天祥为校长,林校长深具领导才能和魄力,接任后大力整顿校政,调整教师待遇,充实教材,并由中国或香港加聘资深教员,当时教师阵容之壮盛,一时无两,计有文史地教师江陈诗、朱健军、罗善保、张社锐、邬松风、黄剑峰、何尔玉、王基钦、杨谦茂、陈百里、林野、林紫琦、陈熙、朱娱、许天露、梁达人等,数理化教师有冯禹庸、邓发聪、谢章仁、林水莲、黄香珠、通口修、黄恬静、殷德义、林双吉等,生物教师有陈瑞仙、黄槐清,英文教师刘毓瑜、陈江波、李明顺、李明利、林秀英、林英姿、 曾忠义等,印尼文教师Ibu Zahara,Ibu Inajat,李茀荪、林桂兰等,美术教师李子瑞、张白鸥等,体育教师有陈在颐、陈威虎、邓吉宁等。时董事会正副主席为陈觉今及黄茂团,鉴於学生人数大增,中学部即有学生1400多名,又一小 (上午班) 及三小 (下午班) 都在月路南端校舍上课,故校舍已不够容纳中小学达3000名的学生上课。同年在校董、教师、学生及热心社会贤达通力合作向华社劝募奔走下,终於在1952年春在占碑路新建一幢两层堂皇校舍,共有24间教室、4间办公室、一间大礼堂、一间特大型教室。中学部遂於同年中第二学期迁入新校上课。
1952年三月董事会再改选,由史联对及黄茂团任正副主席,王振墙、关祖养任正副财政,陈克瑞、叶贻昌任正副稽查,董事有萧兆魁、黄种厚、张尚树、张尚买、陈淑海、陈觉今、辜芝德、叶占春、陈恢宏、吴基振、伍启胜、周百梨、倪锦波、王声澍等。
当年苏中学生学业程度之优,在东南亚各地,均享有盛名。苏东中学毕业出来的学子,前往国外留学,均很轻易考上好的大学。这一时期,可说是苏东中学最鼎盛的黄金时期,苏东中学培育出来的才俊,对整个苏北省以至整个印尼的工商界,都有深远的影向。苏岛最高学府之美誉,实在当之无愧。
筹建教师之家
1954年在训育主任高振承倡导下,在初中及高中部品学兼优的学生中选出16人组织献建「教师之家」筹备会,向华社募取基金筹建「教师之家」,供外地来苏中任教之教员居住。委员中有杨汝明、白清叶、孔智章、伍景棠、陈世荣、祝佩文、张吉彩、梁炳文等。经过将近两年努力,筹得当年印尼币约二十多万盾,欲建大型住所势所不能,乃将该款以学校董事会名义购得不拉八街49号新建平房作为先期「教师之家」,该屋有三间卧室,两间起居室,一天井、一厕浴及一厨房。
1956年5月举行启用仪式,命名为「苏东中小学教师之家」,并直接移交给苏中董事会使用。在其后的约17年,直到苏东中学改制为印尼民族学校「苏东牧中学」,该屋仍旧供外地教员居住。1972年苏东牧董事会终於将「教师之家」卖掉,「苏东中小学教师之家」最终也走入历史。
林天祥校长离去
1955年底,林天祥校长与董事会因对教学理念有所差异,未能取得共识,终於离校他去,大半师生均深觉惋惜,然终无法挽回。1956年初,董事会聘教务主任容权焕、训育主任李子瑞、事务主任李桓能、商科主任黄剑峰及前兰都中华学校校长罗善保共组校务委员会,容权焕为主任委员。虽有部分教职员离去,但仍有大部分留任,校政仍顺利推行,唯物理教员缺人,初聘得一年轻梁姓教员担任高三物理课,但因不学无术,在课堂上不谈正课,只会胡扯一些在美国的经历,浪费了一整个月宝贵上课时间。在学生们强烈抗议下,校方只好另聘一位仍在苏北大学就读的韩姓医科大学生担任物理课。此君在物理学方面仅熟谙力学,其他如物性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均不甚了了,且完全不谙中文,只能用印尼文讲课。在华校用印尼文授物理课,韩君当是第一人也。学生们对此君也只好接受之,勉强也将高三物理课混过去了。
苏东中学开办高等师范科
1957年苏中董事会鉴於南洋各地对移民入境之限制一年比一年严格,欲由国外增聘师资已日益艰难,而华校学生年年增加,原有师资已难於分配,势非就地培育新师资不可。1957年春,由季惕凡(卸任领事)、江陈诗主持,何尔玉、赵尔谦、陈瑞仙等副之,开始筹办「苏东高等师范专修科」,讲师即由高中部遴选资历深和经验丰富教师兼任之,计有罗善保、何尔玉、江陈诗、黄剑峰、杨谦茂、张社锐及李茀荪任高师班讲师,而施礼雅、梁达人、陈瑞仙、朱娱等则任简师班讲师。
苏东中学最后一届董事会
1958年苏东中学董事会改选,名誉董事有:丘清德、张公善、谢联棠、张尚树、张念遗、张其南。主席:史联对,副主席:黄茂团,董事:陈金华、陈维明、郭桂逢、陈丰盛、陈克瑞、萧修顺、陈恢宏、王金洲、丘秉发、黄永裕、伍启胜、庄维城、吴基振、杨式魁、陈耀昆、黄良荣、许丙丁、黄和传、萧兆魁、叶占春、何天池、符致、郭鼎光。此为第二十三届董事会,亦为最后一任董事,因是年冬苏东中学即被封闭停办。
战后印尼华校概况
二战期间印尼民族主义者开始抗拒荷兰殖民统治,二战结束不久,抗荷斗士苏加诺和哈达在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发布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但荷兰殖民政权仍未肯将政权交出,共和国军队经常与荷兰殖民军冲突,华人因治安问题多集中於市镇,由於华人传统重视子女教育,故除了旧有华校纷纷复课,更增办了许多新的华文中、小学。在雅加达有吧城中学、中华中学、新华中小学。棉兰有华侨中学、及后来的南安中小学。万隆有华侨中学、清华中小学、南化中小学、广华中小学、培华小学、新隆华小学等。其他印尼各大城市如泗水、巨港、三宝珑、望加锡(锡江)也都有新设华校。据1949年印尼「外侨学校督察局」统计,全印尼有华校共621所,学生人数亦达141600多名。
1949年中国国共内战,国民政府播迁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双方为争取海外华侨/华人支持,乃积极在华校及华人社团争夺领导权,结果造成华社分裂。拥护国府的称为所谓「右派」,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者被称为所谓「左派」,华人社团和学校也有左右派之分了。1957年印尼文教部外侨学校督察局统计,全印尼「左派华校」约有900多所,「右派学校」共有700多所,合共有1600多所,学生总数亦超过45万人。
印尼政府在1957年开始推行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同化政策,以期达到完全同化华人的目的,於是对全印尼华校实施诸多限制。当局在1952、1955及1957年先后颁布了《外侨学校监督条例》、《外侨私立学校监督条例》及《监督外侨教育条例》等,并在教育局内设立「外侨教育督察司」,禁止华校参与政治性活动,并重新登记学校许可证和教员许可证。华校使用课本必须经过文教部批淮盖章方可使用。1958年又规定全印尼只限158处地方可开设华校,此举使将近800所华校被迫停办。同年又取消未与印尼建交或未获承认的外侨学校办学准字,结果全印尼有200多所「右派学校」被政府接管,改制为民族学校,造成约16万华裔子弟失学。
苏东中学的最后一课
1958年11月5日是所有热爱苏东中学的老师和校友难以忘记的一天,当天上午全校学生像平日一样到校上课,但大家面容严肃,没有言笑,因为几天前已获知学校将被接管停办。课堂上,所有班级老师都用沉重的语调授课,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於下课钟声响起,可是一直响个不停。老师眼眶泛红向所有学生宣布今天这一堂课是苏中的最后一课,要学生们秩序井然到运动场集合。这时一部分女生已失声痛哭,老师也忍不住下泪。
广场上,千多名学生肃立,鸦雀无声,容权焕校长用庄严语气向学生宣布学校奉令停办,并被接管,今天是最后一课,希望大家珍惜勿忘。苏东中学虽被关闭,但苏东中学的精神长在,也永远活在大家心中。并勉励学生继续求学充实自已,为各自前途奋斗………。
最后,苏中歌咏队队员登上讲台,司徒荣富同学担任指挥,领导全体师生唱最后一次的校歌:「苏岛东头,马达巍莪障碧空。黉舍广开,神州文物播休风。我们弟兄,去国万里,聚合天涯,亲情骨肉,数晨昏,共游乐,喜气融融一室中………………。」悲壮的歌声响彻云霄。歌毕,容校长要求大家顾全大局,必须立即离开学校,学生们心中虽然充满悲愤和不舍,却也依言互道珍重,和老师道别后默默离去…………。
苏东中学自1931年春创立,至1958年冬被封闭,前后共历28年,这享誉全东南亚的最大华校,自此正式走入历史。
有关印度尼西亚政府接管后苏东牧中学(Sutomo)的发展状况,可参见孔智璋先生所作的另一篇文章:母校–苏东中学简史 |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0 • Tags: Indonesia, Medan-棉兰, Su Tung Alumni, Su Tung Medan,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东南亚华人, 华人优秀学府, 华人学校, 华人教育, 印尼棉兰华人,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苏东中学董事会, 苏东牧中学, 苏门答腊岛
蘇東中學傑出校友 – 伍紹海博士再度獲加拿大傑出科研獎
作者:孔智璋
日前,苏东中学(Su Tung Middle School)校友,1968年苏东牧中学(Sutomo)复办首任高初中执行副校长孔智璋,寄來有關 “印尼棉蘭前蘇東中學傑出校友伍紹海博士再度獲加拿大政府頒給傑出科研獎”一文。因本人也曾從事石油煉製研究多年,讀後對伍紹海校友數十年所獲研究成果與創新,以及對能源工業所作貢獻,真是無比欽佩! 現將此文呈獻給棉蘭蘇東中學和三山中學的校友們,以及世界各地華人。伍紹海博士的成就,是北美及世界華人的榮耀。衷心地祝賀您,伍紹海校友! |
印尼棉蘭前蘇東中學傑出校友伍紹海博士(Dr. Siauw Ng)
2010年底再度獲加拿大政府頒給傑出科研獎
目前定居加拿大的印尼棉蘭前蘇中/三中校友—伍紹海博士,去年(2010) 底再度獲得加拿大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 Canada) 創新與能源科技局(Innovation and Energy Technology Sector 簡稱IETS)頒發個人傑出成就獎(Individual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以表揚伍博士在石油科研方面的貢獻。該獎評審條件極為嚴謹,研究成果均須達到所訂的標準,諸如:通過高度科技的創新、與同僚的合作和實地的驗証,取得輝煌的成績;促進改善資源方面的理解和管理;在知識轉移和研究領域展現出獨特的領導能力;對處理自然資源的優先秩序和策略提供了先進的技術,以滿足了國家的要求等。
伍博士領導下的研究小組其最大的成果是在加國政府與民間工業二者之間就再生燃料的目標和監管法規達成一致性。
如所週知,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簡稱FCC)以生產汽油和柴油是煉油廠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裝置卻是廠裡二氧化碳(溫室氣体)第二大的排放器,2009年伍博士的研究小組通過加拿大能源研發計劃和民間的資助,開發了一項突破性的技術,即在傳統的催化裂化進料中滲入適量低硫低氮和無芳烴的生物油(如菜籽油、棕櫚油和動物脂肪等) 進行反應。
於一綜合報告中伍博士提出風險分析,並從產率的分佈、成品的質量、和裂化前後溫度衍生的熱平衡作出經濟評估。伍博士認為以混合原料替代現行催化裂化進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也有利可圖。
伍博士開發的技術,部份經過大型裝置試車証明可生產更清潔(低硫) 穩定性強(因脫氧)和更高辛烷值(Octane Numbers)的汽油 。且在裂化過程中因氫和氧結合成水是釋熱反應,可節省大量的能源。又採用可再生的生物油部份替代傳統的從加國油砂瀝青提取的重油,可減少每天數百噸溫室氣体的排放,這對降低溫室效應拯救地球作出一定的貢獻。
加國工業界高度讚揚伍博士的研發成果,認為其生物燃油技術可商業化,尤其產品含有再生能源,可滿足加國政府頒佈在2010年12月15日開始生效的法令,即石油燃料中必須含有至少5%可再生能源。
伍博士在其他研究領域中亦取得可稱道的成果,如近年來將非傳統資源(如頁岩油,即shale oil)轉化為高品質的燃料,和在延遲焦化(Delayed coking) 的進料和產品作廣泛的探討,此對加拿大、美國、甚至全球油公司增產和品質改良都有一定的影響。
在農曆新年前一週,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st)兼IETS助理副部長孟洛傑(Geoff Munro)專程從首都渥太華(Ottawa)到伍博士工作的阿爾伯達省(Alberta) 戴汶市(Devon) , 將個人獎頒予伍博士。附圖之一是頒獎後與助理副部長及同僚的合影,另一圖是與助理副部長的合照及獎狀。
伍博士生長在印尼蘇北棉蘭市,中學在蘇東中學攻讀,至高中三年始轉至剛開辦高中不久的三山中學,故伍博士亦是三山中學的校友。伍博士家學淵源,父親伍啟勝先生開設醬油廠,一生熱心公益,曾任蘇東中學董事多年,工餘經常到校巡視,關心教員福利和學生課業進展,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棉蘭頗獲盛名的華社領袖。
伍博士中學畢業後負笈於臺,進入國立臺灣大學攻讀化學工程。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兩年才赴加拿大深造,終獲博士學位。先後到操法語的魁北克省(Quebec)鐵礦公司和在渥太華聯邦政府能礦與資源部(Energy, Mines and Resources ) 工作,後被調到亞爾伯達省從事油沙原油煉製及催化研究。
伍博士在此領域獻身近三十年,孜孜不倦鑽研石油精煉技術,經常發表高水準的學術論文,更不時代表加拿大政府出席國際性科技會議,與世界一流學者專家平起平坐,互相切磋。此外,他也為加國政府代為培訓來自中國或臺灣的學者或博士後,負起培育下一代的崇高使命。2007年﹐著名之Marquis Who’s Who 名人錄經過半年的評審﹐決定將伍博士的生平與成就收錄於2008年世界名人集和2009年美洲名人集中。此實為我中華民族的殊榮。
(圖文 : 孔智璋寄自北美)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加拿大之情 • 0 • Tags: Su Tung Alumni, 东南亚华人, 加拿大,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蘇東中學傑出校友 – 伍紹海博士榮升為加拿大首席科學家
撰稿:孔智璋(印尼棉蘭蘇東中學學長)
華裔之光 – 旅加學人一年內連獲二獎並榮升為加國政府首席科學家
在加拿大愛蒙頓近郊戴汶鎮(Devon)從事能源研究之華裔科學家伍紹海博士(Dr. Siauw Hoi Ng),由於在石油科技領域新的研發成果,於去年(2010)底獲得加國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 Canada) 創新與能源科技局(Innovation and Energy Technology Sector)頒發之個人傑出成就獎(Individual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加國工業界高度重視和讚揚伍博士的成就,認為其生物燃油技術可商業化。尤其產品含有再生能源,可滿足加國法令於2010年12月生效後之需求,即運輸用燃料中必須含有至少5%可再生能源。伍博士開發的成品可望部份取代現行之乙醇(即酒精)添加汽油。
伍博士在其他研究領域中亦有值得稱道的成果,諸如近年來將非傳統資源(如頁岩油,即shale oil)轉化為高品質的燃料,在延遲焦化(Delayed coking) 的進料和產品作廣泛的探討,和應用分子篩(molecular sieves)和微波(microwave)先進技術從油砂製備石化原料(petrochemicals)以減少溫室氣體等。此對加拿大、美國、甚至全球油公司增產、成品多元化、和品質改良、都有一定的影響。
2011年5月,伍紹海博士又獲得自然資源部2011年部級個人最佳科研成就獎(2011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Departmental Achievement Award — Excellence in Science)。此獎除表彰伍博士在油砂重油精製和綠化能源技術方面的突破,亦確認其於國際學術界合作包括共同指導博士生與建立油品和催化劑測試標準之貢獻。其成果不僅增進國家能源安全和人民福祉、拓展油砂海外市場、更提高了加拿大的國際地位、形象、和影響力。
頒獎儀式於2011年6月16日在首都渥太華(Ottawa)隆重舉行,由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杜邦先生(Mr. Serge Dupont)親自主持。蒞場觀禮者包括伍博士之上司同事及嘉賓。演奏加拿大國歌後首由副部長致詞。繼而介紹伍博士得獎之緣由。結語為: “你的領導才能不局限於工藝的開發,更在知識的傳送與轉移。這些都是你的同事和服務對象所稱許的。你的專業精湛(professionalism),勤奮,和為工作而獻身,印證你超越目標致力達成自然資源部和公共部門優先指標(priorities)的願望。” 頒獎後有攝影和茶點招待。
伍博士生長於印尼蘇門答臘省棉蘭市。先後在前蘇東中學及三山中學就讀。中學畢業後負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就讀化學工程。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兩年。再赴加拿大紐布倫斯威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取得物理化學博士。在魁北克省之加拿大鐵礦公司(Iron Ore Company of Canada)任職十一年間﹐曾獲三項業績獎。一九八二年始任公職。於渥太華能源部實驗中心從事煤碳與重油之研究。期間又獲CANMET事
業發展獎(CANMET Business Development Award)和中國鞍山熱能研究院頒授之特別榮譽獎以表揚其促進中加能源科研合作之貢獻。十六年前被調到亞省新成立的聯邦與亞省聯盟之國家重油精製工藝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Upgrading Technology)研究從瀝青經精製和催化裂化手段生產汽油之工藝。此前尚為加拿大最大油砂公司Syncrude Canada借調一年。
由於近六年來伍博士連獲國際國內七項個人成就獎,上月更被喬治亞共和國政府委任為科技研究項目之國際評審員(International Peer Reviewer),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經三階段審核,決定擢升伍博士為首席科學家(Principal Scientist)。在加拿大政府研究部門得此榮銜者是寥寥可數。伍博士的輝煌成績,實為我中華民族的殊榮。
注:文中之“Canmet”係Canada Centre for Miner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加拿大礦物與能源研究中心)的簡稱。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加拿大之情 • 0 • Tags: Canada, Indonesia, Su Tung Alumni,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东南亚华人, 加拿大, 印尼棉兰华人,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苏门答腊岛
蘇東中學傑出校友 – 伍紹海博士榮獲英女皇登基60年紀念獎章
— 撰稿:孔智璋(印尼棉蘭蘇東中學學長), 2013
蘇東中學校友石油專家伍紹海博士2013又獲得英女皇登基六十年紀念獎章
譽滿全球的旅居加拿大華裔科學家、印尼棉蘭前蘇東中學及三山中學校友伍紹海博士,大半生致力於油砂精煉工業及生物燃油技術的研發。因其卓越的成果,近十年來曾數獲加國及國際榮譽獎。去年(2012)十月,復經加國國會議員推薦,在專家小組慎重評審下,獲頒《英女皇登基六十周年紀念獎章》 (Queen Elizabeth II Diamond Jubilee Medal),以表揚伍博士逾四十年在鐵礦和油砂領域鑽研之成果及其對地球和人類之個人貢獻。頒獎儀式甫於今年(2013)二月廿二日在加國阿爾伯達省首府爱蒙頓市隆重舉行。首由穿蘇格蘭衣裙之樂隊吹奏風笛領獲獎人進場。唱完國歌後國會議員拉祝(James Rajotte)先生代表加國總督致辭。闡明紀念獎章之由來和意義。繼讚揚得獎人的成就和貢獻。他說“在英女皇鑽石登基這一年中,有若干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族裔的加國公民獲獎。這獎章反映出他們的榮耀,驕傲,和成就。因他們以行動來彰顯和突出加拿大和全世界—”。頒獎後攝影留念。並有茶點招待。賓主盡歡而散。
英女皇登基六十年紀念獎章
查加拿大為英聯邦成員之一,英女皇為其國家元首。去年女皇即位滿六十年。其派駐加國總督為慶祝女皇鑽石登基,特頒紀念獎章予加國知名人士及社會賢達。伍博士以其在生物燃料和技術轉移方面的貢獻受到科技界高度重視而獲十三項加國及國際獎。兼且熱心公益。此次國會議員從其選區十五萬人中提名,伍博士為唯一華人代表科技界得獎,事非偶然,實為我華裔之殊榮。
伍紹海博士致力於油砂精煉工業及生物燃油技術的研發, 成就卓越
如前所報導;2005年伍博士一年內四次獲獎。先於2005年六月﹐首獲加國中央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轄下聯邦科技轉移合作機構(Federal Partners in Technology Transfer)頒發國家級之科技轉移領導傑出獎。此獎確認伍博士於轉移有關催化裂化微型反應裝置之技術予民間工業以促進成品外銷之領導地位。愛蒙頓英文報記者曾為此專訪報導。是年十月﹐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為酬庸伍博士多年來在中加石油煉製技術合作領域的努力和指導研究生論文﹐特頒授學術合作獎。同年十二月﹐再獲加國能源科技局之優異獎以表彰他於合成原油(synthetic crude oil)品質之改良和協助民間工業之成就。旋又獲加國聯邦政府授予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最高榮譽獎。此為表揚伍博士獻身於油砂工藝之研發以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改進民生品質。
2007年伍博士榮獲母校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UNB)頒給傑出成就獎。同一年﹐著名之Marquis Who’s Who 名人錄經過半年的評審﹐決定將伍博士的生平與成就收集於2008年世界名人錄和2009年美洲名人錄中,以迄於今。
2010年底伍博士因生物燃油技術研發再次獲得加國創新與能源科技局頒發之個人傑出成就獎。加國工業界高度重視和讚揚伍博士的成就,認為其生物燃油技術可商業化。尤其產品含有再生能源,可滿足加國法令之需求。伍博士在其他研究領域中亦有值得稱道的成果,諸如近年來將非傳統資源(如頁岩油,即shale oil)轉化為高品質的燃料,和在延遲焦化(Delayed coking) 的進料和產品作廣泛的探討,此對加拿大、美國、甚至全球油公司增產和品質改良都有一定的影響。2011年五月,伍博士又獲得加拿大自然資源部2011年科研優秀獎。此獎除強調伍博士在綠化能源方面的成就,亦確認其於國際合作與建立鑒定準標之貢獻。
由於近年來伍博士連獲加國及國際七項個人成就獎,更被喬治亞共和國政府聘請為科技項目國際評審員,自然資源部經三次評審,決定於2011年四月擢升伍博士為首席研究科學家(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加國OMNI多元文化電視臺曾邀請伍博士報導其奮鬥成功史作為全國廣播節目之一。
順道一提,伍博士去年(2012)底於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簡稱AIChE)全國大會上發表有關生物燃料之論文,因富有教育意義,大會經伍博士同意,在會上宣讀時與圖片同步錄音,以製作AIChE網上教材。(孔智璋報導)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0 • Tags: Canada, Indonesia, Medan-棉兰, Petroleum Refining, Su Tung Alumni,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东南亚华人, 加拿大, 印尼棉兰华人, 石油化工研究,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資深新聞人-著名記者蘇玉珍走完多彩多姿的一生
— 撰稿:孔智璋(印尼棉蘭蘇東中學學長), 2020
蘇東中學校友, 資深女記者蘇玉珍多彩多姿的一生
蘇玉珍1932年(當時印尼還是荷屬東印度群島)出生於印尼棉蘭,父親蘇源昌先生係上世紀前半葉印尼第二大中文報《新中華報》社長。蘇玉珍1947年前往上海就讀於裨文女中,兩年後在神州易幟前返回印尼。1950年蘇東中學高中畢業後赴臺升學,成為印尼返國升學的第一位女僑生,也是海外第一位返台升學的女僑生。
體育女記者, 傑出女青年, 《破冰》傳記
1954年在臺大外文系畢業後,在當時的外交部次長沈昌煥的介紹下,很偶然的進入中央日報,成為中華民國首百位女性體育記者。蘇玉珍人長得高,性喜打籃球、寫籃球、評籃球,還應電臺邀請,在電臺現場播籃球。1966年當選第一屆十大傑出女青年,1999年出《破冰》傳記,是蘇玉珍一生奮鬥不懈的故事,書中分享她的報緣和球緣。
訪問外國元首
蘇玉珍雖為體育記者,但外語能力強,當時,正值中央日報全盛時期,使她有機會訪問過多國元首。包括韓國總統李承晚、美國總統艾森豪、越南總統吳廷琰等。她行政經驗也很豐富,做過中央日報副總編輯、香港時報臺灣分社主任、副社長、社長及臺灣新生報社長等。
1966年,親共的首任印尼總統蘇卡諾下臺,由反共約蘇哈圖執政,中央社社長馬星野是蘇玉珍的老長官,在1968年特地由中央日報借調她派駐印尼雅加達,這下子蘇玉珍如蛟龍入水,一出馬就專訪蘇哈圖總統夫人,表現優異。她在雅加達做了九年特派員,一直到1978年才調回中央日報。
蘇玉珍曾活躍在新聞媒體界四十多年之久
曾活躍新聞崗位四十四年之久的蘇玉珍,曾是中華民國許多歷史事件的目擊者,如她曾經獨家訪問美國艾森豪總統,也是第一位進入板門店採訪南北韓及美軍代表談判的中國女記者,更曾冒險深入越南海燕特區,採訪在那兒的支持國府游擊隊。然而,對於所有熱愛籃球的老球迷來說,蘇玉珍不僅球打得好,球賽也播得一級棒,筆下工夫更是了得,堪稱是一位十項全能的無冕之王。
1958年第三屆亞洲運動會 – 資深體育女記者蘇玉珍
1958年第三屆亞洲運動會在東京舉行時,中華民國參加的選手一共有男女163人,項目包括羽球、桌球、籃球、足球、拳擊、舉重、柔道、游泳、田徑、網球、射擊、自由車等十三項之多。而在這十三個項目當中,中華民國至少有七、八個項目有得分,贏得獎牌的把握,隨團採訪記者莫不兢兢業業,深恐漏掉歷史性的鏡頭,難以對國人交代。蘇玉珍表示:「東京那麼大,語言又不通,我每天趕搭計程車,奔赴好幾個場地,每個得分項目結束以後,立刻以電報、長途電話向國內報導。」蘇玉珍的報導令人大呼過癮,但那筆透支的計程車費,從她的薪水中按月扣除,扣了好幾個月才還清那筆債款呢!
蘇玉珍於2020年9月11日逝世於台北
今年(2020年)9月11日凌晨,蘇玉珍在睡夢中逝世於台北,享壽89歲,終於走完她那多彩多姿的一生。
從民國三十九年(1950),自僑居地印尼回台後,蘇玉珍將她的黃金歲月奉獻給祖國,四十多年來,她也是台灣發展史的忠實記錄者,她用春秋之筆,寫下了台灣發展的點點滴滴,緬懷這一段歷史的同時,蘇玉珍這個名字,將永遠鐫刻在我們的心中!
附錄中華民國幾位名人對蘇玉珍的著作《破冰》評語:
回首來時路,蘇玉珍掀起她的記憶,一頁頁寫來,道出她的艱辛成長及奮鬥,其文其事不僅適合與她同一時代背景的人們閱讀,也可以為現代青年們的參考和取材。
-前台灣省省長 宋楚瑜
有著俠女風範的蘇大姐,盡情揮灑自己人生,在生命的每一個轉折口,無論是喜是憂,她都抱持勇於承擔,歡喜付出的心情。
-前中視晚間新聞主播 沈春華
玉珍女士從籃球場上學到「一旦披掛上陣,就只有全力以赴」的信念,爾後並充分發揚在新聞工作的領域裡,這種精神,正是玉珍女士最令人敬愛之處。
-前立法委員 李慶安
在我當學生時代,「蘇玉珍」三個字,代表的就是女記者的傳奇,她的採訪經歷,往往成為我們課堂上討論的材料,她的經歷對我產生極大的影響,還有「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
-資深媒体人,前TVBS執行董事 李豔秋
新聞工作者,應該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一個歷史的紀錄者,蘇玉珍透過她的傳記,讓我們聽到一些時代的聲音。
-前華視新聞部副理 陳月卿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0 • Tags: Su Tung Alumni, Su Tung High School, Su Tung Medan,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印尼棉兰华人, 女記者,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校友, 蘇東中學, 體育記者
前蘇東中學校長林天祥先生生平事略
作者:孔智璋 (蘇東中學校友)
蘇東中學傑出校長林天祥
印尼蘇北棉蘭蘇東中學從1931開辦至1958年被勒令關閉的28年當中,經歷了9位校長和5位代理校長的領導,其中任期最久者就是林天祥校長,即從1951年春至1955年冬前後將近5年。在這5年中,可說是蘇東中學最鼎盛的黃金時期。
林校長天祥先生字任君,祖藉中國福建海澄。1910年生於印尼蘇北省亞沙漢埠。受兄姐鼓勵于1927年到祖籍福建就讀集美中學。1932年北上考入國立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系。1937年以優良成績畢業,獲工學士學位。當時適逢日冠侵華,因愛國心切,遂毅然投軍抗日,被軍政部選入交輜學校當教官,繼而任軍政部汽車修理廠工程師。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晉升汽車第十修理廠上校主任。
1950年返印尼省親,被大姐楊林望花堅留,在棉蘭幫姐姐創設現代化之「蘇門答臘餅乾廠」,以報答姐姐養育之恩。1951年接受蘇東中學董事會聘請,擔任蘇東中學校長,獻身教育。
林校長深具領導才能和魄力,接任後大力整頓校政,調整教師待遇,充實教材,並由中國及香港加聘資深教員,當時教師陣容之壯盛,一時無兩,計有文史地教師江陳詩、趙爾謙、朱健軍、羅善保、張社銳、鄔松風、黃劍峰、何爾玉、王基欽、楊謙茂、陳百里、林野、林紫琦、陳熙、朱娛、許天露、梁達人等,數理化教師有馮禹庸、鄧發聰、謝章仁、林水蓮、黃香珠、通口修、黃恬靜、殷德義、林雙吉等,生物教師有顧翰方、陳瑞仙、黃槐清,英文教師劉毓瑜、陳江波、李明順、李明利、林秀英、林英姿、曾忠義等,印尼文教師Madame Zahara,Madame Inajat,李茀蓀、林桂蘭等,美術教師李子瑞、張白鷗等,體育教師有陳在頤、陳威虎、鄧吉寧等。時董事會正副主席為陳覺今及黃茂團,鑒於學生人數大增,中學部即有學生1400多名,又一小 (上午班) 及三小 (下午班) 都在月路南端校舍上課,故校舍已不夠容納中小學達3000名的學生上課。同年在校董、教師、學生及熱心社會賢達通力合作向華社勸募奔走下,終於在1952年春在占碑路新建一幢兩層堂皇校舍,共有24間教室、4間辦公室、一間大禮堂、一間特大型教室。中學部遂於同年七月第二學期遷入新校上課。
1952年三月董事會再改選,由史聯對及黃茂團任正副主席,王振牆、關祖養任正副財政,陳克瑞、葉貽昌任正副稽查,董事有蕭兆魁、黃種厚、張尚樹、張尚買、陳淑海、陳覺今、辜芝德、葉占春、陳恢宏、吳基振、伍啟勝、周百梨、倪錦波、王聲澍等。
當年蘇中學生學業程度之優,在東南亞各地,均享有盛名。蘇東中學畢業出來的學子,前往國外留學,均很輕易考上好的大學。這一時期,可說是蘇東中學最鼎盛的黃金時期,蘇東中學培育出來的才俊,對整個蘇北省以至整個印尼的工商界,都有深遠的影嚮。蘇島最高學府之美譽,實在當之無愧。
其間林校長曾對播遷台灣的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及當時美國副總統尼克遜建議,協助印尼華裔學生赴台灣升學,國民政府遂實行全球獨有的「僑生制度」,為東南亞華人造就無數優秀青年。
林校長為傑出和卓越的印尼華人領袖之一,常協助各埠華僑建立華校。于1952年曾應邀返台灣參加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經蔣總裁提名獲選為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55年底,林天祥校長與董事會因對教學理念有所差異,未能取得共識,終於離校他去,大半師生均深覺惋惜,然終無法挽回。離開蘇東中學後,1957年林校長曾到南安中小學擔任校長,並開辦高中部,將中學部與小學部行政分開,中學部聘謝章仁先生為教導主任,小學部委任周作人先生為校長。1958年底,南安中小學與其他華校奉令改制為印尼民族學校,林校長遂離開教育界轉入商界,其間曾任雅加達永固電池廠(Baterei Everlast)廠長。
1972年林先生受聘為印尼棉蘭峇里銀行經理, 轉入商界服務,在商界亦建立了有口皆碑的良好人際關係。
林天祥校長1984年移居美國
一九八四年因年邁退休,林天祥校長依子媳之願,移居美國南加州洛杉磯郡荒泉谷市,與兒孫共享天倫之樂。
林天祥校長德配林雙吉夫人,出身台灣台中霧蜂望族林家,于1929年由台赴閩就讀集美中學高師一組,與先生同學,因志趣相投,他們於1937年在湖北漢口結為連理,林夫人相夫教子,任勞任怨,著有賢聲。夫人自幼即為虔誠基督徒,子孫兒女在她諄諄引導下,多皈依基督門下,林校長最後亦接受神的愛心感召,于1971年受洗皈信基督。他與夫人育有六子,即建國, 衛國, 治國, 經國, 振國, 興國, 彼等在嚴父慈母引導之下都順利完成高等教育,完婚就業,如今分居加拿大、美國各地, 下有四男孫,十二女孫。
林天祥校長1995年辭世
林先生個性率直,為人樂觀,平易近人,好交朋友,自奉薄儉,提攜後輩扶持親友不遺餘力,先生雖高齡,體格素健,然不幸于1995年6月23日夜間,忽然發生心絞痛,經五公子林振國醫師陪同送醫院急救,但終因心臟衰竭不治,林天祥校長于6月25曰清晨三時安然辭世﹐ 享壽八十有六,舉世知交學生等均深感悲痛,同聲哀悼。當時雅加達及棉蘭的蘇中學生曾設靈堂追思遙祭。校長遺體卜葬於洛杉磯惠迪爾市玫瑰園陵墓安息。雙吉夫人與四子媳共居,至2010年2月11日無疾而終,享壽百歲,旋安葬於洛城玫瑰園林校長陵墓旁側,夫婦兩人堪稱為杏林楷模。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2 • Tags: Su Tung Medan,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