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北京石油学院美丽的校园-5
北京石油学院设有两个学生饭厅。学生大饭厅也是学院开会地点。当时,北京石油学院职员工会和华侨学生组织一个拥有管弦乐及手风琴的轻音乐乐队,经常在周末利用学生大饭厅举行交谊舞舞会。附近八大学院师生或外国留学生都可前进参加。当时的北京石油学院副院长,体育主任,部分教授,讲师,助教也经常参加舞会,和同学们一起联欢。和谐气氛,促进了师生的友情。
By admin • 5-北京石油学院回忆 • 0 • Tags: 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Photo, 北京石油学院, 校园
5-C 北京石油学院回忆之一 – 名师引坦途
黄种德, 2006年5月20日于美国
怀念母校北京石油学院而作 — 步杨光华教授荟萃园题诗:
宜海天, 宜浪高, 名院培英才,
召五洲弟子齐集一堂, 千锤百炼; 今回首, 数英杰, 名师引坦途, 育华夏学子冠冕全球, 风华天下. |
我是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华裔,于1958考上北京石油学院练制系。经五年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于1963年. 后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读电脑科学并从事电脑工作至今.我的历程,除了我外祖父张念遗及印尼华人领袖兴办的苏东中学之影响以及美国科技发展的机会之外,也应归功于北京石油学院及优秀的教授,如杨光华, 郭天民, 左鹿笙, 周佩正及其他所有老师的辛勤教导. 今献上此诗给母校.
By admin • 5-北京石油学院回忆, Slideshow-人生旅程 • 0 • Tags: 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北京石油学院
6-1 媒都油城-能源化工研究放眼全球
— 黄达维 (David C. Huang) 2008年12月于美国
毕业分配到中国媒都抚顺 – 中国大陆第三站
1963年夏天,我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的学业,名列前茅毕业于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学府。当时的中国,不存在《世界人权宣言》所阐明“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所有大学毕业生都由国家通过基层个别中共党员干部,根据他个人对不同族群或某个学生的爱护,偏见,或歧视,独自统一分配工作。我被分配到中国东北辽宁省媒都抚顺的石油研究所从事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的研究工作。
1964外祖父张念遗再次访问中国
1964年外祖父张念遗再次访问中国,在北京参加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国庆观礼,并被邀请出席国家宴会。我也在家族长辈团聚的美好时光成婚。之后陪同外祖父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得到周恩来,廖承志所领导的侨务部门的多方照顾,经上海,杭州,福州,拜访亲朋戚友;在厦门时,拜谒陈嘉庚先生陵园,参观归来堂,和外祖父一起,重怀陈嘉庚先生一生对华人和侨乡的伟大贡献。后经泉州,并重游福建南安故乡探望乡亲。之后,在厦门告别长辈,返回中国东北。
从事能源化工研究,抵挡逆风千里
接着,在那中国媒都油城,我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经受十年浩劫,摧残中国的文革逆风千里的考验而不败;在那动荡的十几年中,四人帮却阻挡不了我对石油化工及整个能源工业研究开发和全面积累工程经验的决心。
文革武斗,践踏人权
当时,抚顺是中国十七个生活水准较低的城市之一,也是执行外交与侨务政策较差的地区。文革期间,武斗把这中国重要工业基地摧毁成枪林弹雨的战场,毫无法治的人间地狱,践踏人权的残酷牢笼。在克服生活上重重困难的同时,我正气凛然面对文革对归国华人的批斗迫害,保护子女度过东北营口地区地震的险峻时日,祈祷上苍神明引导无辜的人民重返柳暗花明的美好岁月。
胸怀豪志,放眼未来
千重关,万重浪,阻挡不了胸怀豪志的世界华人学子。当时,四人帮文革浩劫使中国社会面临山穷水尽,我心中却默默怀着一幕幕冬去春来的未来美景。
我毅然决然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不忘放眼全球,把自己提高与磨炼成为一个与世界同步,全面发展的石油化工技术人员。
悲痛绝望,告别中国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不幸去世。神州大地失去关心保护归侨的最重要领导人。当时,四人帮命令全国不允许进行追悼周恩来总理的活动, 使我们侨生感到无比愤慨,对当时的中国深感绝望。当时,海外父母来信要求中国政府批准我全家离开中国返回海外,并得到批准。在此,我要诚挚地感谢当时的中国外交,公安和金融部门,以及抚顺研究所,在中国极为困难险峻的情况下,给予我难能可贵的协助与关怀。1976年是中国最艰难的一年,你们不顾四人帮的无理,对我们外国公民的后代以礼相待。你们的深情厚谊,永记我心中。
归侨友情,惜别晚会
1976年7月底,在我离开媒都抚顺的前几天的晚上, 一群知心的归侨朋友,齐集在我家,举行了十年文革以来,第一次当地归侨知己联欢, 也是最后一次归侨友情的惜别。
在吃完晚饭后,我们拉起手风琴,开始了四个多小时的世界民歌Melody。从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划船歌”,“Nona Manis”,“梭罗河”,到俄罗斯及各国民歌,“深深的海洋”,“喀秋莎”,“灯光”,“含苞欲放的花”,“鸽子”,“山楂树”,“在路旁”,“卖花姑娘”,“小路”,等等歌曲。每次唱到歌词中提到“妈妈”时,大家热泪盈眶。当时,中国八亿人民中,有多少人能明白我们归侨已离别海外父母几十年而藏在心中的乡愁想家之苦楚。
那天的联欢,没有任何人敲门警告。那可能是在四人帮的统治下,当时全中国被压抑的亿万人民渴望欢迎,绝无仅有的世界民歌大欢唱。当晚,四人帮所怀恨的歌声响彻夜空,随风飞扬,传播四方。
难忘的送别情景
1976年8月初,我们全家告别了中国和许许多多和我们结下深厚友谊的中国好友,领导及同事。在那永远难忘的送别之际,我们和中国同事们痛苦万分,依依不舍。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次人生旅程中的生离死别。
By admin • 6-东北石油研究-文革十年浩劫 • 0 • Tags: 世界人权宣言, 世界名歌, 中国抚顺, 北京石油学院, 十年文革, 周恩来逝世, 四人帮, 张念遗, 惜别晚会, 文革, 最后的联欢, 海外华人, 石油化工研究, 石油炼制系, 离开中国, 能源发展
7-1 告别中国大陆-重返尊严公义之我乡
从1957年3月,我离开永生难忘的椰风蕉雨的故乡,和外祖父张念遗,父母兄弟姐妹,其他长辈和同学生离死别而前往中国大陆升学。自那时起,我和二十几万前往中国的各国华人最优秀的儿女一样,在中国大陆1957年反右至1966-1976年文革浩劫动荡,践踏人权的毫无法治的黑暗年代里,以我们青春年华的活力,克服无法无情的歧视对待,反击违反人权的胡乱批判斗争,抵挡黑云滚滚,逆风千里的暴风骤雨,经历了千锤百炼而屹立生存于天下。
1970年前后,四人帮在全国进行残酷的“清理阶级队伍”非法政治运动,中国大陆文革动乱情况逐渐传到全球各地。1975年中国东北发生大地震,人民生活与政治形势更是艰难险峻。如同大部分海外华人,我的父母也来信要求中国政府批准我全家离开中国返回海外。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不幸去世。神州大地失去关心保护归侨的中国最重要领导人。当时,四人帮命令全国不允许进行追悼周恩来总理的活动, 使中国大陆各地侨生感到无比愤慨,由此,更使我们对当时的中国大陆形势深感绝望。
大约在1974年后,中国大陆对待侨生的政策,已不在是中国内政。相反地,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长期管理之下的中国外交部门,明智地认识到这是严肃的外交事务。属於世界各国公民的华人有权保护他们从未正式加入中国公民的子女。
我全家离开中国单程返回海外的申请,一年后得到批准。在此,我要诚挚地感谢当地有关部门和机构,在中国当时极为困难险峻的情况下,以礼相待,给予我们难能可贵的协助与关怀。
1976年8月,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全家四人,终於告别中国大陆,重返尊严公义之我乡。
(黄达维 2008年10月于美国)
By admin • 7-难忘的1976 • 0 • Tags: China Cultural Revolution-1966-76, China Gang-of-Four, 十年文革, 四人帮, 张念遗, 海外华人, 海外华人学生赴华升学史实, 离开中国
7-2 1976年1月-最冷的冬天
中国最令人敬仰的领导人
周恩来总理逝世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中国周恩来总理去世。与全中国绝大部分人民一样,中国各地侨生,无比悲痛。当时,四人帮控制的中国中央领导机构,命令全国各地不允许进行追悼周恩来总理的活动, 更使我们侨生感到无比愤慨. 我们华人不顾四人帮及其军工宣队的欺压,公开悲痛追悼当代伟人,公开声言周恩来总理是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我们归侨最敬仰周恩来。没有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没有周恩来,文革受害者将倍增。没有周恩来的保护与关怀,我们归侨知识分子早已血染长江黄河,冤魂布满华夏。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基层干部,包括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北京石油学院等院校低层干部,打击申请出国侨生,扣上“出国就是叛国”的罪名。侨生本来就是外国华人,何谓“叛国”?请问这些毫无教养的低层干部,难道几百万星加坡华人忠於他们自己的星加坡共和国,对你们也算是“叛国”吗?这些中共低层党员的政治概念如此低下,真是可恨又可怜。请问中国这些不学无术的中共干部,美国华人服役于美国军队,担任美国官员,或代表美国在北京奥运会打败中国运动员而为美国人民夺得金牌,对你们也算是“叛国”吗?请问中国这些处处与世界华人后裔为敌的中共干部,你们四人帮何时东山再起,称霸世界,何时将专政全球各国华人? 我们海外华人敬仰周恩来,钦佩邓小平,怀念何香凝, 叶剑英,廖成志。我们各国华人蔑视你们-四人帮爪牙。 北京石油学院基层干部长期以敌人来对待华人学生,听信个别人的汇报,歪曲篡改侨生的谈话,胡乱批判斗争,仇视成绩杰出,德才兼备的侨生。许多侨生海外有家回不去,德才兼备被仇视,毕业分配被报复,爱国视为反革命。 和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北京石油学院基层干部“出国就是叛国”的论点恰恰相反,据说,周恩来总理认为侨生申请出国探亲或返回家园团聚,有来有往,才是正常的。有来不往,就没人来了。我们华人,祖祖辈辈在海外成长生活,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与礼仪道德观念,谦恭礼让,善良正义,反对欺压,追求自由平等与基本人权保障。我们华人,很难接受无中生有,随意侮辱,毫无法律证据而胡乱批判斗争等等极不人道的虐待。 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把归侨和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等族群归类在一起,按内控人员使用,是完完全全违背事实,极不平等,排华反华,歧视仇恨海外华人的极其错误的政策。更为错误的是,把我们与海外父母长辈及兄弟姐妹的爱国主义及孝敬亲人的正常关系,定为“反动的海外关系”。任意让毫无外交及外国基本知识,品德低下,胡作非为的基层干部,不负责任,不听中央,仇恨中央侨委,而对无数属於外国公民的海外华人的子女,歧视打击,乱扣“帽子”,横加捏造“里通外国”,“特务”,“黑五类”,“反革命份子”等罪名,毫无法制,违法批斗,隔离软禁,甚至活活打死。这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海外华人及各国外交的关系上,失去信义,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海外华人不仅为中国尽心尽力,建校爱乡,且诚心诚意,把自己最优秀的儿女奉献给祖辈的国家,结果却断送了他们的青春年华,理想破灭,一事无成,孤苦一生,被整被斗,甚至丧命。 我们海外华人坚信,留学欧美或富有外交与侨务经验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何香凝,叶剑英,廖成志等中国领导人是不会制定或同意这种错误而荒谬的政策的,他们更不可能允许基层干部胡作非为,迫害侨生,严重损害国家的信誉。 伟大的中国领导人周恩来总理逝世,使我们侨生无比悲痛,深感无望。没有周恩来,就没有侨生的基本保障。对我们当时还在中国大陆的侨生,1976年1月是地球上一个最冷的冬天。 (黄达维 2008年10月于美国) [有关网页] |
By admin • 7-难忘的1976 • 0 • Tags: China Gang-of-Four, Zhou En-Lai, 北京华侨补习学校, 北京石油学院, 十年文革, 周恩来, 周恩来逝世, 四人帮, 海外华人
A-1 自由女神慈母般的呼唤
The New Colossus by Emma Lazar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新的巨人 作者:Emma Lazarus (1883) 译者:David Clinton Huang, 黄达维 Nov 2008 USA 不如希腊闻名的巨人铜像, 以征服者的身躯跨越大地; 在我们那浪声欢唱,霞光普照的海岸, 却将屹立一位雄伟的自由女神, 她是流亡者之慈母, 高举着火炬, 照亮了黑暗的牢笼。 她那灯塔般的巨臂向天下展现希望; 她那温柔的眼神, 俯瞰那高空桥梁连接双城形成的港口。 她那沉静肃穆的双唇庄严地宣告: “古老的国土,谱写你壮丽的历史新篇章 !” “给我你那疲惫而贫困的人民, 你那向往自由的劳苦大众, 你那富饶海岸边不幸的苦难者。 将那些经受暴风雨而无家可归的人们, 送来我的国土, 我将照亮金色大门来迎接他们的到来!” |
|
[译者说明](1) 因觉得所见Emma Lazarus为自由女神所写诗篇“The New Colossus”的华文翻译,没能完全显示此诗的豪迈气概,以及慈母般的爱护与指引,所以,在此献上我的译文给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与人民,以及千千万万向往自由的世界大众。- David Clinton Huang,黄达维 2008年11月译于美国(2) 美国政府有关自由女神的描述:2002年2月22日美国布什总统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提到:“我国在世界上的一个最伟大的象征就是自由女神像,它是精心设计而成的。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目睹过自由女神像,如果仔细看她的话,她手上举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东西。她的一只手握的是大家熟悉的火炬,我们称之为”自由之光”,而另一只手拿的是一部法典。”“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们的法院是廉洁的,是独立的。就是我作为总统,也不能告诉法院该如何做出裁决,政府行政或立法部门的其他成员也不能这么做。在我们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也没有任何人为法律所不耻。” |
有关自由女神塑像历史的网页:
http://www.nps.gov/archive/stli/prod02.htm#Statue%20of
http://www.nps.gov/history/worldheritage/liberty.htm
http://rs5.loc.gov/ammem/today/jun19.html
http://www.loc.gov/rr/print/list/077_stat.html
有关Emma Lazarus诗篇“The New Colossus”的网页:
http://usinfo.org/zhtw/PUBS/BasicReadings/63.htm
By admin • 特写 Features, A-走上美国高科技的历程 • 0 • Tags: Emma Lazarus, Statue Of Liberty, The New Colossus, USA, 新的巨人, 美国, 自由女神, 飞向美国
A-2 飞向自由女神的故乡
“给我你那疲惫而贫困的人民, 你那向往自由的劳苦大众, 你那富饶海岸边不幸的苦难者. 将那些经受暴风雨而无家可归的人们, 送来我的国土, 我将照亮金色大门来迎接他们的到来!” – Emma Lazarus (黄达维译) |
1978年5月12日,Pam-Am豪华客机由香港起飞,横渡碧蓝平静的太平洋,于美国西岸时间同日中午降落在美国三藩市机场,给美利坚合众国带来了4位新移民。从此,我全家四人以九百美元和大量图书为资本,具有多种语言能力与尖端科学技术背景,以及雄鹰般凌霄翱翔的雄心壮志, 踏上自由女神的国土,向着自由女神指引的方向,走上美国高科技的旅程,去实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国成功的道路。
四人仅有九百美元而移民美国,开何玩笑?!父母长辈资金相助,香港亲友劝我勿行,同学好友恐我失败,均被我一一说服与谢绝。
开山劈岭本不易, 建成罗马更艰难, 大厦未曾从天降, 有志之士事竟成! 自由女神举明灯, 自由平等功在望, |
回顾30多年北美的生命旅程,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翻译开始,接着重要石油研究开发公司应聘成功但当时尚无国籍与护照不能出国而败于他人。在那甚为遗憾之际,我毅然作出了有生以来最明智的决策 – 进入电脑领域。由电脑软件工程师开始,接着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脑科学硕士,又经历了高级电脑软件工程师, 项目组长,系统管理工程师等职务的磨炼,终於跨越千山万岭,奔驰在美国尖端科学技术的漫长旅程,而到达宛如时光隧道的幻想世界,成为从事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讯工业的一员,为自由女神的故乡作出了点滴贡献。
今生有幸能拥有能源及信息两大工程经历和知识,除了父母长辈的辛勤培育之外,还有各国许多老师的教导指引,华人知己,美加同事的关怀鼓励,美国赋予人民自由平等发展才能,实现理想的机会,我才有可能达到千千万万美洲移民都梦想的美好目标。
罗马的确不是一天建成的。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却是千秋万代传颂的真理!
(黄达维 2008年12月于美国)
By admin • 特写 Features, A-走上美国高科技的历程 • 0 • Tags: USA, 电脑工程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美国电脑工程师, 自由女神, 飞向美国
A-3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翻译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978年10月末,我应徵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并成功地被接受担任高级技术翻译一职, 是我开始走上美国高科技历程的第一步。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在此,我要诚挚地感激当时美中贸委会总 裁,副总 裁,翻译组主任,以及市场研究组主任的信任,以及给予我应用多年所积累知识与经验的机会。
美中贸委会贡献非凡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成 立 于 1973 年,以美 国 重要企 业 为会 员而组成的非 营 利 民 间机构。在当 时美 中 两 国 没 有 正 式 外 交 关 系 的 情 况下,此机构的建立, 为 美 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之 间 的 早 期 贸易 提 供了必要的 服 务,包括商 务顾 问,美中贸易信 息,市场分析与开发,组织贸易代表团互访,美中贸易刊物出版,以及企 业或产品介绍出版物的翻译服务等。
1978年10月我参加美中贸委会时,领导此重要机构的总裁(President) 是原美国驻联合国副大使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 H. Phillips)先生,副总裁(Vice President)是斯坦利.扬 (Stanley Young)先生。当时,美中贸委会的全职人员大约60人。在菲利普斯和斯坦利.扬先生的领导下,该贸委会不仅促进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而且也在推动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起到难能可贵的作用而贡献非凡。
1979年邓小平访美
在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美中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协同美国国务院在首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举行表演艺术晚会,让美国企业,贸易,政经各界人士一起来欢迎邓小平的到来。当时刚到美国不到一年的我也有幸以美中贸委会职员身份参加了当晚的盛会。在演出大厅见到了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副总理。同时,在演出后的招待会,各界
人士齐集一堂,除了见到美国政经要员,我和其他华人同事能有机会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丁肇中握手交谈,真是人生旅程中又一难忘的篇章。这见证重大历史进程的经历,为我后来在美国走上高科技的发展历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黄达维 2008年7月于美国)
By admin • A-走上美国高科技的历程 • 0 • Tags: National Council for US-China Trade, 美中贸委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
A-4-重回石油研究开发领域万重关
自从安居美国马利兰州后,我便订阅“Oil & Gas Journal”,“Hydrocarbon Processing” 等重要石油化工刊物,索取石油化工公司介绍(brochure)和年报(annual report),同时,利用美国优越的图书馆服务全面查阅搜集美国公司索引,专利等文献,以继续提高能源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与此同时,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工作,也使我在原有十几年石油化工研究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对世界石油地质勘探,开采,炼制,输送,自动化,管理等工业部门的了解更为充实,尤其是美国主要石油公司的技术成就,发明专利,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方面更是达到比较全面掌握的地步。
1980无国籍的困境
1980年夏,我决定重回石油研究开发领域。
我一向认为,一个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不应寄出大量应徵信件,像大海捞针似去梦求理想职务的到来。相反,应该针对已经了解的重要企业,集中力量对那些公司的目前业务发展和市场开发计划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搜集有关资讯,以及所寻求职位的详细资历要求。
我于1980年秋,以挂号信件给美国五个正在积极开发亚洲市场的重要石油化工公司寄去我的详细履历以申请工程师职位,并写明呈交公司总裁收启。约两个星期后,其中设于芝加哥,波士顿和休斯顿市的三个公司回函约我前往面谈。
位於芝加哥市郊的重要美国石油炼制研究开发公司经副总裁和主任工程师面谈后,当天立即决定接受我的申请。但必须办理美国护照并准备出国。返回马利兰州数天后,我前往首都华盛顿美国国务院请求提前加入美国公民并办理护照。因移民来美仅有两年半,在当时情况下,国务院不能破例审理我的申请。三个月后,该公司来函告知已顾另一华人。就这样应聘成功的石油化工理想职位,由於当时尚无国籍与护照,不能出国而遗憾地败于他人。
进入电脑领域的决策
面临人生旅途的另一个十字路口,资历进程被高山峻岭挡路之际,我根据当时尖端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毅然作出了我有生以来最明智的决策 – 进入电脑领域,加入开辟资讯新天地的科技队伍。
万水千山送我情,
百花争艳在他乡,
天使指引寻信息,
虚拟宫阙建伟绩!
(黄达维 2009年2月于美国)
By admin • 特写 Features, A-走上美国高科技的历程 • 0 • Tags: Computer Science, Petroleum Refining, USA, 电脑工程师, 电脑资讯技术, 石油化工研究, 美国
A-6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
Veritas Vos Liberabit
真理引向自由
1982年,我进入美国通讯与航天企业担任电脑软件工程师后,得到经理和公司领导的鼓励与批准,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马利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申请参加电脑科学(Computer Science)硕士课程。
马利兰大学要求我前往由讲师面试英文能力。当时,美国太空梭(space shuttle – 航天飞机)首次发射升空成功。 因此,面试女老师要求我在一个小时内写出一篇感想。四十分钟后,我向她呈交两页英文文稿,详细描述太空梭发射升空的重大成就,太空航行所需具备的能源材料,升空速度,遥控通讯,自动化设施,太空人的高难度严格体能训练以及科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太空梭航天成就将促进美国各领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试英文老师审阅后,以惊奇的神态评定我的英语和科技的能力都远远超过她的期望,并欢迎我参加马利兰大学的硕士课程。
与此同时,经纽约市一个学位评定机构根据我在北京石油学院优秀成绩,评定我具备等同于美国学士学位。因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批准我完全免考(包括英文)参加硕士课程学习,并荣幸地被威汀工程学院(Whit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院长接见面谈。
我接受许多富有经验的美国同事的建议,选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汀工程学院进修电脑科学硕士课程。在公司付给学费并利用工作时间的优越条件下,我结合当时电脑软件工程任务和资讯未来发展趋势,完成电脑科技的全面学习与实际训练,198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电脑科学硕士学位。随之,被所属公司提升为项目工程师。
(黄达维 2009年2月于美国)
By admin • 特写 Features, A-走上美国高科技的历程, Slideshow-人生旅程 • 0 • Tags: Computer Scien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A, 电脑资讯技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美国电脑工程师
《苏东中学史迹》书介
— 黄达维 2009年5月于美国
苏东中学辉煌史实
1950年代东南亚华人优秀学府苏东中学校友陈炳就、吴奕光和孔智璋三人经过了两年努力收集大量相片与资料后,加以整理并撰写文章,于2008年底编写出版了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苏东中学史迹》一书,并于2009年2月25日苏东中学校庆日向世界公开发布。
《苏东中学史迹》是目前较为全面记录当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棉兰市华人最高学府 – 苏东中学及其附属小学的发展历史的华文史册。此史迹包含大量创建苏东中学的华人先辈,教师,以及中小学同学与老师合影的珍贵照片,并记录了苏东中学
将近30年的辉煌历史,以及东南亚华人先辈和博学良师的伟大功绩;同时,还介绍了几位杰出的校友,和老师的诗词篇章。
苏东中学发展大事记
此史迹呈现1932年苏东中学筹建校舍碑记,回顾当年华人先辈丘清德,温发金,张公善,张念遗,谢联棠,张尚岳等筹备,并得到华人商界及各界人士赞助而发展壮大的经过。
《苏东中学史迹》书中,孔智璋著文“苏东中学的创建和发展史略”从二十世纪初的棉兰,华校状况,苏东中学成立,比较详尽地叙述到苏东中学奉命停办,改为苏东牧中学为止。陈炳就整理记录下“苏东中学大事记”详述历届董事会,校长,以及重大史实。
世界华人教育事业典范
苏东中学自1932年在教育事业的杰出成就,必将树立榜样,从而促进现今苏东牧中学以及东南亚各地华人及各族人民教育事业,并鼓励印度尼西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继续努力建设与发展,代代传承,培育更多德才兼备,博学多能的学子,建立世界上优秀的族群,而顶天立地于全球。
华人各界为出版《苏东中学史迹》群策群力
苏东/苏东牧校友会为《苏东中学史迹》的出版机构。除了陈炳就、吴奕光和孔智璋外,担任顾问和主持出版的人员还有李远福、黄温惠、张洪钧、许鸿刚、黄温民、杨庆懋、邱怡平、陈亭墅、苏用发、周怡保、翁坤雄、钟俊仪、钟应鹞、章凤娇。负责排版者有洪丽莎、曾诗蓓、黄荟真。
《苏东中学史迹》的出版幸得老校友和商界人士捐助,其中有邱怡平、苏用发、张洪钧、bali集团、林学华、黄温民、杨庆懋、周怡保、陈炳就、许鸿刚、黄发、黄温惠、陈亭墅、方升龙、邓天生、翁坤雄、周信宪、张德瑞、赖月坚、陈天培、宋达胜。
研究东南亚华人教育历史文献
作为一个永远自豪的苏东中学毕业生,我诚挚地向世界各国研究东南亚华人社会与教育事业的机构,以及全球各地苏东中学校友,推荐此难得的华人教育历史文献《苏东中学史迹》。
By admin • 2-苏东中学-凌霄豪志 • 0 • Tags: Medan-棉兰, Su Tung High School, Su Tung Middelbare School, 棉兰苏东中学, 苏东中学, 苏东牧中学
5-5 北京石油学院美丽的校园-4
北京石油学院学生宿舍楼区拥有多栋建筑供男女学生住宿。宿舍室内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除了生活起居之外,学生还可在宿舍自习或完成作业。
By admin • 5-北京石油学院回忆 • 0 • Tags: 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Photo, 北京石油学院, 校园